文章連結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analysis/2012/10/121030_analysis_18congress_likaifu.shtml

我覺得文章裡李開複幾個說法很好:

像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它們的根基就是創新。公司的開創者願意冒風險。美國有一個寬容失敗的文化,它看中的是個人創造的激情。創建公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或讓公司的創辦人成為億萬富翁,而是為了發展新的,偉大的技術。

而中國的狀況是,企業家的主要渴望是獲得影響力和獲得財富。在中國,企業是在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後,生產產品來滿足這種需求,而不是走前一步,試圖了解那些甚至連消費者本身都還不清楚的需求。

中國在成為一個創新國度之前,它必須首先解決教育和文化的問題。中國的教育文化強調紀律和服從。而美國的硅谷則體現著創新,激情,反叛和無畏。因為有如此巨大的差別,中國要出現象喬布斯或扎克伯格那樣的創新人才很難。

創新是目前也是下一個中國五年計劃的主要內容,因此可以相信中國政府將會加大對研發風險投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投入。

不過問題是,你無法通過投資或計劃迫使或下令創新。我認為目前的5年計劃將使中國趕上韓國的技術水平但達不到創新。

我希望看到教育改革。但改革要以適當的形式,逐漸的進行。這樣才能保留中國教育中那些好的東西,比如發展基礎技能。

引入西方的影響也是重要的。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僅僅是坐在教室裏聽老師講,而是學會提出問題。有批判的思維以及好奇心恐怕是最重要的。

同時我還認為,政府應該提供資源,讓專家作出關鍵性的決定。因為政府官僚不可能知道應該向那些公司投資。他們甚至對教育什麼樣的人才或從海外引進什麼人才都不會有什麼概念。

 

其實他提的不僅是中國的問題 也是台灣目前發展的限制  但我認為 教育最好不要以美國為借鏡 美國不太一樣是 他是個接受移民國家 美國基礎教育差 (可能因為貧富差距 及 強調孩童的天賦與創新 不能做傷害自尊 把小孩提的太高)  但有強大的移民補缺的需要高素質的缺口   而美國是個甚麼都可能發生的國家 基本的文化式建築在接納移民而產生膚淺通俗樂觀式的文化   但台灣不一樣 我們深受中華文化傳統的影響 可以說是幾千年的包袱壓在身上 但他同時也告知我們需要忍耐 接受壓力 對事物做出最安全的做法 等等 可以說 以形式來講  比較像歐洲 已經具有古老文化為根基

華人 與 西方教育不同點在結果上顯現 西方年輕人勇於表達自我    父母很少要求一位年輕人遵照父母的想法走  但其中代價是    青少年會有一段時間反叛 甚至誤入歧途   慢慢摸索自己的方式  而華人正好相反 因為強調紀律與服從 所以一般而言能安然度過青春期 就算大了在來反叛 但比較會思考後果了  就如文中寫的  不同點也展現在發明與創新上面

至於我正好對於如何學習西方並保存中華文化的優點 正好有些想法

教育 應該分為  幼兒 國小到高中的基礎    大專  大學的高等教育  所以師資也應該分為這三方面培養

幼兒教育 應該著重於學習日常處理自己的技能 團體生活 摸索  探險  啟發  接觸不同領域 發揮想像創造力 一方面老師應該針對不同又兒的發展需求 與以指導~~我覺得法國幼兒教育做的不錯 而非以學習語文等硬知識

基礎教育應把紀律與服從納入  但不需過頭  也強調課本知識的傳授  慢慢著重分配  一個學校應該有以志向與興趣做分配為技能  專科與升大學  三組   但其中也須要能夠互通 例如有人讀到一半不想讀 可以轉到技能學校 相同的  有突然想讀書 也可以到升大學組裡 不過 我另外提至於傳統國文 應該要分出專門欣賞研讀古文 及 對儒道等不同哲學思想做批判討論與時事契合的社會學科

保留全國考試制度 但只要分數到達(步要做刁專的題目)  就可以入大專  (我這裡在專門設一至二年的大專)  根據性向分科  然後為高等大學做準備  在這一至兩年中 所實行的是以西方的教學為主 所以我覺得應該派老師到國外學習較受如何授課 不在以上對下傳授知識  只做引導式教學  強調如何自我蒐集資料 如何分組討論 如何批判思考 如何創新活潑  等等  結束後 由老師評估 或著 在做考試  若能通過的人 可進入大學挑戰更高階的創意性知識  沒通過的 看能否做其他安排做基礎人員 等等

我會這麼想 主要是 看到很多在台灣具有很好基礎教育的人 到了美國大放異彩(當然也有人不適應國內教育跑到美國如魚得水XD) 那是否能思考結合兩者的優點 補足兩者不足的缺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