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聽過這個俱樂部嗎

我一直有個感覺 目前檯面上的民主總統似乎只是被人操控的玩偶  真正操控的是在背後的看不見的手  來陰謀一下好了  這個組織看起來還真神秘呀  不知真假

2e2eb9389b504fc2466f685be5dde71191ef76c6a7ef4d80  

 

簡介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名字取自荷蘭一家旅館,由荷蘭的伯恩哈德親王(PrinceBernhard)於1954 年一手創立,總部設在荷蘭西部的萊頓市(Leiden)。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相當於美國外交協會的,只是其成員不單單是一個國家的公民組成,是由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家、政治家、商業領袖、媒體巨擘和著名學者所組成。他們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由羅斯切爾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撿選出來的,這些人很多同時又是美國外交協會、朝聖協(PilgrimsSociety)、圓桌協會(RoundTable)、和三邊委員會的成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包括歐盟在內的幾乎所有歐洲聯合機構的策源地,,每屆彼爾德伯格會議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彼爾德伯格會議上做出的決定稍後會成為8 國峰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既定方針。

揭密
西方媒體暗地稱,歐美各國的總統、總理及其他要員頂尖精英云集西班牙小城希特格斯召開會議頂尖精英云集西班牙小城希特格斯召開會議
是活動著的肌肉,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是驅動這些肌肉運動的大腦5月14日,一場鮮為人知的會議在希臘Nafsika Astir Palace酒店舉行。
全副武裝的警察、封鎖的道路、嚴格的安檢,一輛輛車窗貼著紅底黑色B字的豪華車魚貫而入。
防賊防盜,防恐怖分子,但最重要的卻是防記者。記者在這裡受到警察的嚴密監視。如果有記者拍照,警察們會毫不客氣地“保管”他們的相機。為了讓好奇的記者死心,會議組織者對賓館作了嚴格規定:停止向公眾開放,一切客人必須退房,臨時僱員回家,留守人員不准與俱樂部成員交談,否則立遭解僱。
這是世界上戒備最森嚴的地方。因為這裡要召開的,是第58屆比爾德伯格(Bilderberg)俱樂部年會。
它是什麼?他們是誰?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是什麼,當然更title title
沒有幾個人知道會議內容是什麼?當然,他們也沒法知道。
全球媒體都對這場會議意外地表示了沉默。會議議程外界更難以知道,只是在2004年,主辦者破天荒地公佈了一個“官方名單”,但是人們更關心的是尚未公佈的名單:基辛格、查爾斯王子、克林頓、拉姆斯菲爾德、歐盟貿易委員、西班牙國王和英國首相、BP老闆布洛文尼、美國參議院議員愛德華、比爾·蓋茨……清一色歐美政界與商界頂級大腕,亞、非、拉則無一人入選。
參加者都是由俱樂部主席親自邀請,而對會議安排,“不做出任何決議、表決和政策性表述”。
比爾德伯格集團年成立於1954年,名字源自第一次舉行會議的荷蘭一家旅館,創立動機是鼓勵北美和西歐在二戰後重新崛起。每年大約有100人被邀請。年會從來不會在一個地方舉辦兩次,時間在每年5月或6月的某個週末。俱樂部每年支付數十萬美元給會議召開地政府,政府將派出軍隊保護會議的安全和秘密,甚至用直升機搜尋私自闖入者。
前聯合國秘書長丹尼斯·海利作為該俱樂部開創者之一,他說:“從來沒有試圖對較大問題達成一致,這裡只是討論問題的地方。”
討論的都是什麼問題?看看前幾屆的議題:北約發展、伊斯蘭問題、能源問題、世界經濟增長等。 2004年凡爾賽舉行的會議主題包括,伊戰的法美關係、中東和平路線圖、歐洲獨立防務——這是最重要的頂級國際會議才討論的,無一不是當前最重要的國際話題。
讓人驚訝的是,比爾德伯格會議召開時間,往往選擇在國際重大會議前夕。 2001在哥德堡的會議時間在歐盟峰會議的前幾天,地點都在哥德堡。 2004年在凡爾賽召開的會議與5月19日的西方八國財長會議時間相差半月,開會地點只相差20分鐘車程。
這一系列的“巧合”,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才是西方世界討論對世界重大問題之政策立場的機制,甚至是重要國際會議的預演。
做了什麼?
著名地緣政治學家,曾作為記者跟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30年的恩道爾,在他的《石油戰爭》一書中講述了1973 年瑞典召開的比爾德伯格會議上發生的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
布雷頓體系崩潰最初幾年,美元如斷線的風箏陷入了空前危機。國際銀行家緊急磋商如何挽救美元。美國金融戰略家沃特· 雷維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計劃,讓世界石油價格暴漲400%!他們的政策是通過全球石油禁運促使油價暴漲,由於世界石油以美元定價,油價暴漲意味著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相應激增。最後的結果是,“源源不斷的石油美元流入”,基辛格如是形容油價的飆升。
1957年,他們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制訂《羅馬條約》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2年春,布什政府打算在夏天入侵伊拉克,而該俱樂部希望把時間推遲到次年3月。 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
2005年慕尼黑會議,呼籲該年度油價應該上漲,亨利·基辛格認為應確保油價在12-24個月從40美元開始翻倍,於是市場“照辦”,油價翻了2倍。
2008年夏天,比爾德伯格們要求油價儘速下跌到50美元以下,結果油價在4個月後重挫至40美元以下。
Estulin,一位跟踪該俱樂部多年的情報人員,在2006年,他根據多方可接觸到會議的成員提供的情報預測,美國住房市場的必將崩潰和2008年金融危機將爆發,美國樓市的泡沫破滅後果將極為殘酷。
Estulin是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準確地預測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爆發的人。而事實上,比爾德伯格2006年在加拿大會議和2007年土耳其會議上就已經做出了上述決定。對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來說早已不是秘密,會前他們已經得到了會議議程的小冊子,上面有詳盡的說明。
你甚至可以想像:喝香檳的時候,英國首相布朗問鮑爾森:“部長先生,您打算讓金融危機延長多久?”
對於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能量,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是很清楚的:之前他們一直默無聞,在接受某秘密組織的培養後,在20世紀90年代初突然竄身前台2008年底,奧巴馬和不共戴天的希拉里之間進行了秘密會面。此後,奧巴馬立刻“寬宏大量”地將國務卿寶座賜予希拉里。這一切,比爾德伯格隱現其中。
對此,西方媒體暗地稱,歐美各國的總統、總理及其他要員是活動著的肌肉,該俱樂部是驅動這些肌肉運動的大腦。
在想什麼?將做什麼?
今年的比爾德伯格俱樂部,他們又在“策劃”什麼?
據Estulin的預測,今年年底,比爾德伯格俱樂部可能將美國的失業率設定在約14%,而目前的官方數字是8.1%。
俱樂部成員們還在醞釀未來經濟復甦失敗的藍圖,“誘惑投資者大舉投入股市,然後在未來數月內製造出更大規模的金融海嘯。”
加拿大自由新聞報告說,激進的投資者進入到股市後,(該俱樂部)將再次釋放後一輪大規模衰退,將創造“大量的財物損失和灼痛今後幾個月”。
讓世界經歷短暫的蕭條,還是進入一個長達10餘年的痛苦衰退,比爾德伯格們存在著意見分歧。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對此的解讀是,“各國政府在備受折騰之後不得不迅速放棄本國主權貨幣,繼續擁戴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而如果有不識相的國家政府不服從“大局”,試圖搞超主權貨幣,美國就不斷地印鈔票,讓金融危機多拖幾年,直到那些不聽話的國家也俯首稱臣地聽命於他們。”
“不論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未來世界經濟都將陷入幾十年的停滯,衰退和貧困……或激烈的,或是平和的,但都是為新的'世界經濟新秩序'鋪平了道路”,資深觀察家Paul Joseph Watson說。
彼爾德伯格2009年計劃:重塑全球政治經濟(2009年5月26日)
彼爾德伯格集團——終極計劃——全球人類控制5億人口一下,形成“世界政府”統治強權。 (多餘人口將會在無形生活中被滅絕,詳見土豆網視頻<陰謀論彼爾德伯格集團(中文字幕)>)
5月14日至17日,全球精英匯集於希臘,秘密參加彼爾德伯格年會,僅有極少數全球媒體給予了關注。大約130名全球最具權勢的人匯聚一堂討論目前緊迫的問題,並繪製明年的路線圖。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全球金融危機,鑑於本次會議的參與者也包括了許多本次危機的主要製造者,同時也包括那些準備泰然自若地“解決”本次危機的人,因此這一議題並不出乎意料之外。
編輯本段待議事項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調查彼爾德伯格的記者Daniel Estulin通過其內部渠道獲得了本次會議議程的主要事項並予以了報導。儘管這些報導無法被確證,但他和彼爾德伯格追尋老手Jim Tucker(注:Jim Tuker對Bilderberg的追踪持續時間非常長,有空可以GOOGLE)的渠道在以往均被證明有驚人的準確性顯然,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解決經濟危機,即通過二選一的途徑,“或者以長期的、折磨人的衰退宣告世界數十年的停滯、衰落和貧困……或者以激烈但短期的衰退為一個新的、可持續的世界經濟秩序鋪路,相應則伴隨著主權的衰減和效率的提高”。本次會議的其他議程還包括一個計劃,即“繼續欺騙那些相信所謂經濟反彈的無數儲蓄者和投資者。這些儲蓄者和投資者將在未來數月內遭受巨大損失和財務劇痛”並且“他們將對里斯本條約(譯註:里斯本條約於2007年12月13日簽署,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十分重要的文件。愛爾蘭在2008年6月的全民公決中未能通過該條約。關於里斯本條約的更多信息可以參閱wiki的相關詞條)的立法化進程施加最後的壓力,以待愛爾蘭在九月或十月投出贊成票,”這將賦予歐盟對其成員國擁有廣泛的權力,使其成為一個超主權的區域政府,而其成員國則相對降為一個類似於省的地位。 (譯註:里斯本條約規定將更多政策領域劃歸以“有效多數表決制”決策的範圍,即便是司法、內政等敏感領域的一些政策也將以“有效多數制”表決,成員國不再能“一票否決”。但在稅收、社會保障、外交和防務等主權領域,仍採取一致通過的原則。)
在會議伊始,彼爾德伯格追尋者Jim Tucker即報導,通過其內部渠道顯示,在彼爾德伯格議程的中有一個關於世界衛生部、世界財政部及短期而非長期的經濟低迷計劃Tuker報導,瑞典外交部長及前首相Carl Bildt“發表了一個講話,倡議將世界衛生組織改組為世界衛生部,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組為世界財政部,該兩個部門均由聯合國贊助其運行(譯註:沒有特別說明與聯合國的關係)”。進一步,Tuker報導,“財政部長蓋特納和Carl Bildt兜售了一個短期而非十年期的不景氣(計劃)……部分是因為一個為期十年的不景氣將損害彼爾德伯格的企業家本身,”並且他們還希望擁有世界勞工部門和世界財政部,他們仍然想賺錢而為期十年的不景氣將耗費他們的巨額財富因為將會沒人購買他們的“玩具”……趨勢是維持一個短期的衰退。 ”(原註2)
在會議結束後,根據Daniel Estulin的報導,“彼爾德伯格的一個主要擔心在於,彼爾德伯格熱衷於通過製造混亂以實現其長期計劃來重塑世界的做法將導致局勢呈現螺旋式上升以致失控,並且最終導致彼爾德伯格和全球精英均告失敗既而失去他們對世界的控制。”(原註3)
5月21日,馬其頓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一份新的克里姆林宮報告(譯註:原文為A new Kremlin report,我暫時理解沒有引申含義)指出,彼爾德伯格集團,於上週在希望舉行了其年會,西方的金融、政治和企業精英已結束其秘密會議浮出水面,而在此前,他們已訂立了一份繼續由西方勢力主導通往世界新秩序的協議,美元需要完全被摧毀。”進一步,這份報告明確指出,“大多數西方最富裕的精英聚集於紐約參加一個由大衛·洛克菲勒主持的空前秘密會議,謀劃美元的終結”。 (原註4)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億萬富翁的秘密會議
前文提及的秘密會議是“由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邀請一群全球最富裕的人所參與的空前私人聚會,討論關於散財,”在洛克菲勒大學舉行,並包括了著名的慈善家蓋茨、巴菲特、布隆伯格(譯註:紐約市長,Bloomberg媒體的擁有人),喬治·索羅斯,Eli Broad,Oprah Winfrey,大衛·洛克菲勒及Ted Turner。一位與會者表示,“這並非秘密的(會議),”但“它是朋​​友和同事之前的聚會。它已經被普通人討論了很長時間。比爾和沃倫希望偶爾能夠舉行。他們發出邀請然後人們就來了。”《慈善紀事》的編輯Stacy Palmer說,“鑑於目前的經濟局勢的嚴峻程度,我認為對這些慈善家聚集一堂不應感到意外”並且“他們通常不會聚集在一起並相互諮詢。”這個會議的三位東家分別是巴菲特、蓋茨和大衛洛克菲勒。
在會議上,“參與者都堅定地拒絕透露討論的內容。某些人說他們之間有保密協議。巴菲特、布隆博格、蓋茨、洛克菲勒、索羅斯、Winfrey及其他人的發言人均拒絕評論,儘管其中一些確認參加了會議。”報導指出,“他們討論如何解決全球不景氣問題及在經濟低迷時期擴大其慈善活動。”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這些“億萬富翁秘密會面以考慮他們的財富如何用於減緩世界人口的增加,”並且,他們“討論了聚合力量去清除政治和宗教改革的障礙。”有趣的是,“非正式的下午會議非常地小心謹慎以至於一些億萬富翁的保安人員被告知他們要進行'安全簡報'。”進一步,“每位億萬富翁被給予了15分鐘去陳述他們感興趣的事宜。晚宴後,他們討論瞭如何建立一個保護其利益的保護傘,”結論是“他們同意人口過剩是一個優先事宜。”最後,“他們形成了一個共識,即他們將支持一個策略,也即人口增長將被當作環境、社會和工業的巨大威脅,”並且,“他們需要獨立於政府,政府沒有能力阻止我們已經看到的隱約呈現的災難。”……(原註8)
洩露的報告
Daniel Estulin報導,他通過內部渠道取得了一份為與會者準備的73頁的彼爾德伯格集團會議總結報告,該報告顯示與會者之間存在一些嚴重的不一致。 “強硬派追求戲劇性的衰退和一次嚴重但短期的不景氣,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已經走得太遠,如果亨利基辛格模式被選擇,經濟巨震的餘波無法被精確地加以計算。其中則包括Richard Holbrooke。尚不知曉的是:是否Holbrooke的觀點事實上也是奧巴馬的觀點。”一致的觀點是不景氣將趨於更嚴重,而復蘇將“相當緩慢和拖延”……
以下只翻譯重點部分了:
2008年的股本損失比1929年更為嚴重,經濟衰退下一階段的表現也將比30年代更差,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背負了20萬億美元的過度債務。除非這些債務被除去,否則健康地繁榮只會是海市蜃樓。
Carl Bildt還重申了將“氣候變化”作為追求彼爾德伯格目標的關鍵挑戰,提及經濟危機像是“一代人的危機而全球變暖則是一個千年的挑戰。”Bildt也建議以歐盟作為示範,擴大NAFTA(譯註:北美自由貿易區)至整個西半球以形成美洲聯盟(American Union)。
改組美聯儲
據5月21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被認為傾向於給予美聯儲在未來的體系中一個核心的地位。並且美聯儲將承擔一些目前由美國證監會所承擔的工作。 (譯註:SEC的職責由FED承擔,是對於衍生產品的監管?這對於證券監管框架而言將是件大事,也可以看出證券與貨幣的勾連關係將會越來越密切,至少在美國是如此。)
蓋特納說,我們必須確保金融管理的國際規則與我們將在美國實施的高標準規則相一致。
美聯儲是一個私有中央銀行,其股東由組成區域性聯儲的大銀行所組成(最大股東為JP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這一計劃賦予了一個私有銀行以政府權力,即有權管理擁有它自身的銀行(譯註:指美聯儲的股東雖然是各私有銀行,但其會有權力管理這些私有銀行,即管理它的股東們。管理得好嗎,兒子管老子?)這相當於由一個團長去保護一個由他直接向其負責的將軍。好比派狐狸去守雞棚。這些受美聯儲管理的私有銀行對美聯儲的所有權是由白紙黑字所明確的。
在蓋特納加入奧巴馬政府前,他在紐約聯儲的主席(president),而紐約聯儲則是公私交錯且實際是由私有銀行所有擁有和運行的組織。蓋特納堅持這些私有銀行沒有對紐約聯儲的政策施加干預,但他承認這些私有銀行在選舉聯儲主席(president)時有話語權,而主席(president)則是政策制定者。紐約聯儲的主席(chairman,譯註:前述都是president,這裡出一個chairman,暫不清楚兩個職位的關係,了解的朋友可以講一下)Stephen Friedman,於本月早些時候被迫辭去了chairman職務,因為他在高盛持有大量股份進而有利益衝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世界財政部
世界離由世界中央銀行所支持的全球貨幣僅有一步之遙,世界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是為了全人類。 SDR(特別提款權)在任何主權政府的控制之外。
最近的報導也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SDRs的角色與彼爾德伯格關於美元潛在崩潰的討論緊密相連。將美元本位轉變為SDR為基礎的體係將對持續運行了60年的政策造成巨大破壞。有兩種途徑可使得美元的地位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被削弱。一種可能是漸近的、市場決定的方式,即以歐元替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但是,儘管歐元的國際地位——尤其是歐元在金融市場中的使用——已經比它誕生時有所提高,但還很難想像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將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主導地位。然而,如果美元霸權不會因市場力量而被明顯削弱,至少在短期或中期如此,那麼唯一的削弱其地位的方法就是通過國際協議。

 據比爾德伯格資深調查記者吉姆塔克透露,2009年比爾德伯格的議程中包括計劃建立一個全球衛生部門和一個全球財政部,以及計劃縮短此輪經濟蕭條的周期而不是長時間的衰退
塔克在亞歷克斯的節目中說,瑞典前首相和定期出席比爾德伯格會議的卡爾·比爾特發表講話,主張將世界衛生組織轉變為世界衛生部,並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轉變為世界財政部,兩者理所當然由聯合國支持。
塔克表示,此主張如果實現將大步推動世界政府的成立——這就是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最終目的,曾經幾成定局但在過去十年遭到了某些挫敗。
塔克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熱衷於通過經濟危機以及流行疾病造成的社會問題,來為中央集權制辯護。
比爾特談論了長期以來一直是比爾德伯格議程內容之一的議題——徵收全球稅,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徵收碳排放稅。
全球稅將逐步採用然後直接支付給聯合國,在其上漲之前首先會當作一種幾乎不太被人注意的汽油稅。
關於去年在愛爾蘭遭選民否決的《里斯本條約》,塔克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正計劃派代表與愛爾蘭政治領導人私下協商,力求使該條約通過。歐盟要求該條約必須獲得所有成員國的批准才能生效,愛爾蘭選民今年將被要求再次就該條約進行公民投票,儘管他們去年曾經拒絕。
塔克表示,今年的比爾德伯格會議有個關鍵議題是要爭取奧巴馬總統推進參議院對《國際刑事法條約》進行表決,並最終正式批准。
這是他們的策略,許多美國左翼民主黨國會議員確實想通過《國際刑事法條約》,他們只是害怕人們會非常強烈地反對放棄國家主權,他們不敢投贊成票,怕被批評為政治懦夫,所以奧巴馬甜言蜜語地對他們說,不用擔心,我們將在2010年的參議院競選後擁有更多自由左派席位,那麼,在2011年1月,當新參議院席位確定後,您可以在某個週六的晚些時候簽字批准,這樣,週日早晨的報紙就來不及評論,週日的脫口秀節目也來不及重新安排... 政治上的報復將無法施展。
(譯註:自由左派liberals——社會角度是自由派,經濟角度是左派。)
塔克肯定了Daniel Estulin率先發布的信息,及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正討論是否讓經濟快速見底或是拖入長期衰退。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瑞典外交部長卡爾·比爾特之所以稱這次衰退只是短期的而不是長達10年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長達10年的衰退也會損害比爾德伯格內部成員的企業,他們仍然希望有一個全球勞工部和全球財政部,他們仍想賺錢,太長的衰退將使他們的企業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沒有人買他們的東西……他們的傾向是維持短期衰退的看法。 ( 到底是長期還是短期?)
塔克在結論中表示,比爾德伯格的成員們今年所面對的形勢似乎很嚴峻,“對他們而言,情況正變得糟糕,美國人做出反應,歐洲人也作出反應,他們的計劃因此受阻。”
譯註:
曾於1991年至1994年期間擔任瑞典首相的比爾特,於2006年10月被邀入賴因費爾特內閣擔任外交大臣。這個“屈身”的決定曾讓外界難解。然而,通過觀察比爾特在國際衝突領域所積累的實力和聲望、以及他在美歐核心智庫圈的持續存在和影響力,就不難理解他的選擇。
比爾特曾於1999年被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任命為巴爾干問題特使;他是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首位非美國人的董事會成員;另外,比爾特還在諸多權威智囊機構,比如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以及研究歐盟事務的兩大核心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R)、歐洲政策中心(EPC)中擔任過董事職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