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篇一定要分享一下 來自紐約時報的文章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ucation/2012/09/01/c01breastfeeding/zh-hk/

餵過母乳及家中有兩個孩子以上 其中大孩子是在上幼稚園時 大多數母親一定知道家中孩子一定會互相傳染感冒 即使有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不會完全阻隔細菌病毒 我家老二就生了很多次病   所以母乳並非像粉多人宣傳的那麼好 

我是覺得不妨用一下配方奶 若是餵得太累的話   不需要把配方奶看得像洪水猛獸   而且若是讓小孩只有純母乳 也許會造成孩子長大些排斥瓶餵或配方奶的機會增加

而且就我的經驗 我不會武斷說每個母親一定有奶水    因為我的情況是小孩出生時胃口就比別的新生兒大   而我奶來的慢又不多 就算二十四小時親餵 奶量還是沒追上來 反而破皮 睡眠不足引發的精神憂鬱 

換個方式想  以古代而言 很多母親礙於環境因素去做大戶人家的奶娘 那他的小孩怎麼辦    中國古代部是有用豆漿或者牛奶餵食嬰兒 孩子還是會存活 所以人並不是一定要人奶才能活 人類母親也可能因外界或生理因素沒奶 不要太苛責自己

雖說如此 我還是肯定母奶的功用 不只是在免疫力 而是與小孩的親密感   感覺上小孩與母親的關係建立 不是用doudou tertine來取代  不過文章看來 雖然沒有提到抗生素 也許就如之前maternelle請到的專家一樣 認為由於公共衛生的進步 而不是母奶帶出來的免疫力 這點我還是持保留態度    我個人認為母乳應是有其免疫力 但也許沒有傳言中誇大    

 

不必迷信母乳餵養

越來越多人擔心,“母乳最好”的訓條會為越來越多的新媽媽帶來不必要的負罪感與煎熬,很多新媽媽需要從事全職工作,工作與家庭財務的壓力決定了她們無法獲得較長的產假,因此不可能按如今推薦的母乳餵養時間來哺育寶寶。

43年前,在我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出生時,全母乳餵養(指只餵養嬰兒母乳,不搭配配方奶和輔食等的餵養方式——譯註)整整六個月的壓力還不像現在這麼大。可是在我發現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時,還是感覺辜負了寶寶和我自己。我的工作允許休六個月的產假,所以我的本意是在他們出生的這六個月里進行全母乳餵養,但大自然另有安排。

在懷孕七個月時,我得知自己懷的是雙胞胎,醫生要求我停止工作,避免早產。經過緊急剖腹產,我生下了兩個寶寶,每個都重6磅12盎司(合3.06公斤),但在此之後我出現了危及生命的宮腔感染,輸了八天液,沒法實現母嬰同室,在他們喝着配方奶時,我只能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來。

出院時,兩個男寶寶每四個小時要喂四盎司(合113克)配方奶,而我吸出的母乳還不到這個量的一半。我的醫生們對此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議。

產科醫生說:你只要堅持喂母乳,奶總歸是夠的。假如你老是喂他們配方奶,他們就不會費勁吸你的奶了。

兒科醫生說:別管母乳了。喂他們配方奶,否則他們會餓得每兩個小時大哭一次。他們會變瘦的,這樣寶寶跟你都會很不好受。

我痛哭一場,決定中和兩方建議:每次我先喂母乳,不夠的時候再添奶粉。兩個寶寶逐漸不再那麼依賴配方奶了。但很快我就得重返職場,路上要花一個小時,而且辦公室既沒有日托所,也沒有可以關起門來吸奶的地方。

無法逾越的鴻溝 

現在做全職工作的女性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工作場所都不利於媽媽哺乳。沒有多少人能承受超期無薪產假帶來的負擔。艾麗薩·夸特(Alissa Quart)近來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非常生動的隨筆,標題是《母乳戰爭》(The Milk Wars),在文中她指出,大量新媽媽都發現在寶寶六個月前除了母乳,其他什麼都不喂,這是件極困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衛生部門的官員則把未能母乳餵養給嬰兒帶來的危害,與懷孕期間吸煙的危害相提並論,令這部分女性的苦惱與負罪感又加深了一層。

最近在蘇格蘭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母乳餵養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着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作者進行了220次面對面的訪談,大部分對象為孕婦、新媽媽以及她們的伴侶,結論是在需要設定一個更現實、更易於實驗的母乳餵養目標,在像美國和英國這類國家尤其如此,這些國家的婦女雖然幾經艱辛掙扎,仍然很難達到母乳餵養的目標,。

漢納·羅辛(Hanna Rosin)母乳餵養了三個孩子,2009年她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雜誌撰文稱,母乳餵養需要“犧牲大量時間,你幾無可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工作。人們說母乳餵養是‘免費’的,而事實上母乳免費的前提是,人們把母乳媽媽付出的時間看作分文不值。”

蘇格蘭的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網絡版)》(BMJ Open)的三月號上,研究者的結論是“在公開或隱秘的嬰兒喂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着衝突”。他們發現其中一些受訪家庭“認為,只有停止母乳餵養,或者讓嬰兒開始吃固體食品,這才可能讓全家人重拾幸福”。

即使是拿定主意想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也往往會因為無法恢復孕前的正常生活而感到糾結,因為母乳餵養可能會佔用各種時間,包括睡眠、健身、交友、與丈夫共處,照顧別的孩子,以及做家務的時間。

如果堅持喂母乳可能會導致母親鬱鬱寡歡,或者家庭不和,這麼做或許就得不償失了。蘇格蘭這項研究的一位被訪者說,“看起來,‘你不能做任何對母乳餵養不利的事情’……但它真的跟你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格格不入,我覺得人們放棄母乳餵養,原因在於它真的是太辛苦了。”

也有些時候,母乳媽媽的伴侶或其他孩子會感覺自己因此沒法參與照顧家中的這個新生命,也無法體會到哺育小寶寶的幸福感。參與研究的另一位女性這樣形容自己的伴侶,“寶寶終於能喝他遞過來的奶瓶,我想他真的非常幸福;他們父子二人總算能坐在一起好好享受一下了。我覺得,光是參與餵奶,他就能感覺到與寶寶更加親密。”

作者總結道,“在很多家庭看來,六個月全母乳餵養是不現實並且無法實現的,鼓吹這個目標,就等於是宣判家長不合格。”

該研究的作者建議,衛生部門的從業者不應武斷決定嬰兒的餵養方式,而應坐下來與人們探討,從而判斷出某種特定的餵養方式是否能適應現代的家庭生活。

不明確的證據 

參與蘇格蘭這項研究的一些母親表示,她們很討厭母乳餵養的“宣傳攻勢”,認為“母乳最好”言過其實,表示全母乳六個月帶來的種種裨益證據不足,此前人們稱,這樣餵養可以減少嬰兒患過敏、哮喘、濕疹、耳道感染、超重、糖尿病、心臟病、嬰兒猝死和智力下降的危險,並能減少母親罹患乳腺癌的機率。

儘管有一些證據證明上述主張,但目前還沒有隨機對照實驗——而這是科學實驗的金科玉律——能夠證明,母乳餵養的嬰兒確實生存率更高,至少在工業化國家這一點並不準確

通常來說,給嬰兒進行了六個月全母乳餵養的家庭,在諸多方面與早早斷奶或者一開始就喂配方奶的家庭存在各種不同。(在欠發達地區,母乳餵養的寶寶生存率確實更高,這可能是因為沖調配方奶的水不幹凈,或者是因為迫於經濟壓力,母親沒有給寶寶喂足量奶粉。)

至於保護小嬰兒的抗體,大部分並不是通過母乳,而是經由胎盤獲取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例外是一種能避免嬰兒發生胃腸道感染(嘔吐和腹瀉)的抗體,這種抗體只能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配方奶里沒有

羅辛在回顧了各種醫療證據後,在《大西洋月刊》的這篇文章中寫道:“數據表明母乳餵養可能、或許是稍好一點點的餵養方式,但是並不存在充分證據”,證明它擁有大眾媒體所宣揚的種種好處。

她總結道:“總的來說,母乳也許是最好的,但它的好處還不足以讓配方奶淪落到跟吸煙一樣的境地,被人打上‘公共衛生公敵’的標籤。”

或許,是時候在母乳餵養這件事情上,傳遞出更理性、不偏激的信息了。



                        

Jane E. Brody是《紐約時報》“個人健康”欄目專欄作家,擁有生化和科學寫作學位。

翻譯:No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by 的頭像
    ruby

    ruby的法國心情寫真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