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親子網站 看到資優討論 就會有一堆人加入 但我總覺得台灣很多父母對於資優的狂熱 就把孩子逼上去成為類資優
但 真正的天才 是天生的 但天才過的不一定比平常人順遂或成功
反倒是 每個孩子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部分 父母好觀察與引導就行
http://babynews.in-mommy.com/2014/02/IsYourChildGifted.html
我們做了父母之後,常常於不經意間在孩子身上看到驚喜:才三個月的寶寶,會翻身了!不到一歲的小人,已經蹣跚學步了!剛滿兩歲的小朋友,能大段大段的跟父母講話了!前幾天教孩子背的唐詩,好像當時他沒有興趣,結果今天竟然自己全盤背出來了!每當我們看到這樣那樣的事情,我們大概都會開心一陣,甚至會不由自主的感歎:哇,天才!
如果我們真的生了一個天才寶寶,那成就感肯定是無與倫比的。不過問題是,諸如上面列出來的跡象,是不是預示了天才? 答案很可能會讓爸媽們失望,天才發生的機率是很小的,其實也正因爲機率小,才會被稱爲天才,否則三五人裡就有一個天才,那這個頭銜也就不稀奇了。如果我們多看看周圍的孩子,或者在社交網路上徵求答案,就會發現,表現出一兩樣超前能力的寶寶簡直比比皆是,這麽一比較,那些讓我們驚歎的「天才」表現,也就顯得平常了。
天才是天生的
「天才」是沒有定義的,IQ 的分數不能決定一個人是不是天才,課業成績或者職業成就也無法標識天才。唯一讓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一點就是,天才是天生的,不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這也是爲什麽全世界現在都很重視幼兒的早教,但天才的出現仍舊非常罕見。研究大腦發育和心理學的專家們認爲,所謂的天才,有天生的大腦結構的優勢。我們以前有文章講過,一個人腦力的優劣,在於他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 (突觸) 有多發達,這些連結絕大部分是靠出生後發展出來的。不過專家們認爲,「天才」的腦神經連結天生比較發達,要麼他們有比較多的神經纖維,要麽他們的連結節點比較多。既然這種特質是天生的,那麽它的出現也無法靠後天的教育來誘導。
天才的機率雖然很低,但孩子有可能有某方面的天份
好了,我們做父母的回歸平常心,不去追求那罕見的天才兒童,看看自己的孩子,仍然還是會時不時的發現他的「亮點」,那些讓我們覺得驚喜、覺得孩子很聰明的地方,這些地方也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它可能在跟你講,小朋友在某方面比較有天份。孩子還不會說話就能跟著音樂起舞? 好吧,他不是第二個莫札特,因爲很多小孩子都有這個表現,但同時,也有很多小孩子對音樂沒有特別反應,你的孩子或者真的在音樂方面有點天份。孩子剛開始學說整句話,就經常整句整句的說,而且語速特別的快,每天像機關槍一樣連續發射,讓人頭疼的很? 這可能說明他在語言方面有天份。小孩子情感特別豐富,心思敏感容易受傷? 這也許是孩子展現他的天份的一個方面哦。如果父母抛開「天才」情意結,好好觀察自己的孩子,就會發現,他可能真的在某些方面有點天份。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的天份?最最重要的問題,其實還是父母該怎麽做。如果孩子展現了某些方面的興趣和天份,父母怎樣幫助他更好的發展? 而孩子沒有展現出來任何天份的地方,是不是有什麽被掩蓋了? 即使孩子從來都是按部就班的發展,以幾乎是教科書描寫的時間表邁出發育的每一步,他也總有某些方面是更有潛力和興趣的。對於父母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孩子是不是天才或者是不是哪裡有天份,而是如何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潛能都發揮出來,如何在孩子早期的發育中就幫他奠定一個好的開始。也許你會說,早早的給孩子報一個全腦開發的課程,讓他的大腦在早期就得到發育優勢。這個回答其實又跳入了天才陷阱,真正的答案超級簡單:爸媽做爸媽的事,孩子做孩子的事。
爸媽的事是什麽?
照顧寶寶,讓他感受到愛,讓他覺得有安全感。0-3 歲的寶寶,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和穩定的看護人,抱抱親親多一些不怕,不管他聽不聽得懂,多跟他講話、多給他讀書。這樣他才能發育出對愛的感受,才會建立安全感。而這兩樣,是一個人大腦發育最核心的地方,日後他的一切發展都建立在這個核心之上,如果核心有問題,他的智商再高,也會受到情感交流和行爲問題的拖累,人生的幸福度也會打折扣。
孩子的事是什麽?
玩。爸媽不要小看這個玩,寶寶對身體的探索、對世界的認識、對空間的想像、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全部通過玩耍來達成。當然爸媽也完全可以給孩子很多引導。花時間陪孩子玩絕對是非常必要的; 經常性的讀書給孩子聽;觀察他的興趣,如果他喜歡恐龍,帶他去有恐龍模型的地方玩,如果他喜歡跳舞,就多放音樂陪他一起亂跳。越小的孩子,越不需要系統的訓練,讓他天馬行空的去玩吧,這樣才能給他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簡單易行一二三
發掘孩子的潛能,從最基本的做起:
- 給新生兒提供穩定的環境與看護人;
- 陪寶寶的時候,多撫摸、多抱、多跟他講話、多給他讀書;
- 保證學齡前兒童有足夠的玩耍時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