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9253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到海外當志工,幫忙蓋學校或挖水井,可能會讓人對自己產生好感;但旅遊公司創辦人帕琵(Daniela
Papi)在《英國廣播公司》寫道,對那些原本應該得到幫助的組織來說,可能會造成傷害。

 

帕琵曾在世界各地擔任志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蓋房子,在海嘯過後的斯里蘭卡幫忙重建,在泰國幫一間學校刷油漆等。她曾認為,這是旅行最好的方式。

 

蜻蜓點水 幫助有限

 

她甚至在2005年自行組織一場志工之旅,與5名朋友騎車穿越柬埔寨。她們的單車之旅不但要為一間學校募集興建經費,更要教導沿途遇到的學生關於環境和衛生的概念。

 

然而出現一個大問題。參與單車志工之旅的夥伴們,對於環境和衛生並無太多認識,更遑論對目的地柬埔寨的認識了。

 

而大多數為小型計畫所募得的款項都被浪費掉了,或落入貪腐人士之手。他們原先要幫助的學校呢?當帕琵到達現場時,只發現一間半空的建築。

 

因此,帕琵決定要在柬埔寨多待一段時間,看看究竟要如何更加善用他們的時間和金錢。最後,她留了6年,原本的第一棟學校建築,變成了一個教育NGO。

 

為了要替長期駐地工作籌款,帕琵創辦了一間志工旅行社,為數百人籌畫了到柬埔寨的志工旅行。

 

起初,她公司推出的行程與她的第一趟單車之旅很像,有許多外國人來到他們幾乎一無所知的國度「服務」當地人。慢慢地,她放棄相信這種「志工行為」能夠「服務」當地,而把它視為一種機會,讓參與者學習未來該如何更妥善貢獻他們的金錢和時間。

 

帕琵個人認為,把年輕人送出國當志工的這個潮流,不但經常讓他們原先要服務的社群面臨問題,而且還常常讓這些海外志工,甚至整個社會,走向失敗。

 

每一年,有數十萬計的年輕人到海外當志工,有些是因為學校要求,有些是為了讓履歷表更好看,也有些純粹是為了度過空檔年。

 

然而,這類要求的出發點在於一種認知,認為我們來自較富裕的國家,所以我們有權利或義務,對他人施以善心。但卻忽略了其實我們無法說目的國的語言,也不具有所欲從事工作的技能和經驗,甚至對於目的國的生活情況為何都不了解

 

帕琵表示,她自己過去也是經常從事海外志工的人,她知道這些志工旅行者的善意無從批評。她從她自身的經驗得知,那些想要幫助他人的渴望是真誠的,但是她也知道,光有好意是不夠的。她指出,海外志工缺乏重要經驗和背景知識,因而創造了一種雙重標準。

 

屏除施捨的優越感

 

如果有人剛進入法律事務所或是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或實習,他們不會期望自己能夠獨當一面面對客戶,他們了解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學習(還有倒咖啡)。然而,當我們出國當志工時,我們有時會忘記自己在服務之前必須要學習。

 

帕琵表示,這就像是把自己當成超人一樣。在家鄉為工作得要死要活汲取經驗的我們,出發到異國,進入神奇電話亭之後,披上我們的超人裝,也就是志工襯衫,就認為自己擁有足以拯救世界的力量和知識。

 

這等於是教導下一個世代的領導人,發展工作相當容易,讓他們相信,他們的技能對海外人士來說非常珍貴,值得捐錢送他們去海外進行助人活動。

 

這也等於是教導年輕人,就因為他們來自英國或美國或任何已開發國家,他們就比他們將要「服務」的人民更優越。

 

帕琵呼籲,我們必須要停止把海外志工當成實現自我成為英雄夢想的方式。因為這樣不只讓志工旅行者錯過了學習為自己,及為世界帶來更永續改變的機會,同時也經常對於他們原本要「服務」的對象帶來負面影響。

 

舉例來說,到孤兒院當志工是最受歡迎的志工旅行行程之一,因為這一方面滿足了我們想要當英雄的渴望,也滿足了我們想要玩樂的心願。

 

帕琵自陳,她一開始造訪孤兒院時,認為在孤兒院當志工聽起來還不錯的。但是,後來她開始了解到,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造訪可能成為一個問題。

 

本末倒置現象叢生

 

想像一下,如果你家附近的孤兒院必須隨時敞開大門,迎接客人們來與原本就已非常脆弱的兒童們遊玩。

 

想像一下,當這些孩子們在原本應該要上學的時候,留在院內為來訪的遊客表演「孤兒舞蹈秀」。想像一下,如果有遊客把院中兒童帶走,充當伴遊一整天?

 

沒錯,無論是那一種情形,都相當有害。

 

在柬埔寨,孤兒院志工旅行成為一個大問題。雖然說孤兒的人數減少了,但是孤兒院的數目卻因為觀光興盛而有所增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計,柬埔寨的孤兒院院童中,有3/4其實父母親至少有一人健在。

 

而有些較可惡的孤兒院管理者甚至會讓院內兒童看起來很窮,因為根據許多旅行者表示,觀光客較願意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看起來最窮的地方,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地方最需要資源。

 

人們經常說「做任何事總比不做來得好」。但事實不是這樣。如果做的事通常是浪費,更糟的是還可能會造成許多傷害,那寧可不做。

 

帕琵指出,第一步應該是要鼓勵學習,而不是鼓勵大家一股腦的投入。就像是在辦公室裡邊倒咖啡邊學習如何成為優秀律師的實習生一樣,他們在該位置最大的影響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在於避免造成傷害,學習如何造成影響的長遠之計。

 

帕琵認為,我們可以鼓勵年輕人從「服務」,轉而學習如何服務。字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卻對未來有很大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