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能說完完全全贊同他的想法 但 我覺得他的臉書不錯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多想想親子互動 有問題趕快及時修正
洪仲清臨床心理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
什麼都有
「你要什麼我都給你,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從小到大,你該有的什麼時候少過,為什麼你就不能聽我的話,把該做的事做好?」
⋯⋯
當家長教訓孩子,類似的話就會在我耳邊響起。最近一次,是聽到一個貧困的家庭,勞力辛苦工作的媽媽,用不太流暢的國語講出來的句子。
為什麼「物質」成為衡量對孩子付出的指標?然後,用「物質」的充裕為由,來要求孩子聽話就範?
別說是貧困的家庭,即使我家境小康,也不是孩子要什麼就有什麼!孩子到大賣場,這麼要買、那邊要玩,這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的目標很清楚,把該買的,或本來預計要玩的,進行結束,轉頭就走,不讓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引誘。然後根據孩子的年紀與成熟度,有計畫地放手,給孩子適量的自主決策空間。
我從來沒辦法,完全滿足孩子的慾望。因為連我自己也沒辦法,完全滿足我自己的慾望。沒有人能夠要什麼有什麼,也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是最好的,承認這點,並不可恥,並不表示自己的能力低落,並不表示自己就愧於父母的職責與角色。
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但都一樣要面對節制慾望這件事。我做兒童工作,玩具一堆,孩子自然也相對有比較多玩具。但孩子外出,絕對沒有一出去就要買東西這回事。或說理,或轉移,然後讓孩子的失落,用比較心靈層面的活動代替。平常就玩得開心,生活順遂如意,就沒那麼非得要買東西。
我們以自己為例,教導孩子,我們如何用思考,來抵抗總是讓我們心癢難耐的慾望。當孩子能以家長的身教為基礎,對物質有清楚的認識,才能做好財富管理,以及進一步的壓力管理。
「想要嗎?爸爸買給你!」
這麼闊氣的講法,是在彌補大人的心底缺憾,是使用物質作為傳達愛的工具。但是愛意本身的傳達,絕大半,是使用非物質的方式,像是親吻、擁抱、聽孩子說話、陪孩子面對困難…
以情緒管理來說,養成「貪念」,沒有節制地膨脹慾望,是一種痛苦的根源。這源頭一追,又回到原生家庭。
擁有物質,被引導為擁有父母的愛。等自己長大,想好好愛自己,就順勢接受商業社會的洗腦,也給自己買個東西,以資鼓勵。
物質貧乏的年代,反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真切。我們更能回到內心,去了解體會,幸福與快樂,常是一種心裡感受,而非外在的形體。
所以少欲知足,作為情緒管理的第一要點,並不為奇。
「你要什麼我都給你,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從小到大,你該有的什麼時候少過,為什麼你就不能聽我的話,把該做的事做好?」
⋯⋯
當家長教訓孩子,類似的話就會在我耳邊響起。最近一次,是聽到一個貧困的家庭,勞力辛苦工作的媽媽,用不太流暢的國語講出來的句子。
為什麼「物質」成為衡量對孩子付出的指標?然後,用「物質」的充裕為由,來要求孩子聽話就範?
別說是貧困的家庭,即使我家境小康,也不是孩子要什麼就有什麼!孩子到大賣場,這麼要買、那邊要玩,這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的目標很清楚,把該買的,或本來預計要玩的,進行結束,轉頭就走,不讓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引誘。然後根據孩子的年紀與成熟度,有計畫地放手,給孩子適量的自主決策空間。
我從來沒辦法,完全滿足孩子的慾望。因為連我自己也沒辦法,完全滿足我自己的慾望。沒有人能夠要什麼有什麼,也不是什麼東西都能是最好的,承認這點,並不可恥,並不表示自己的能力低落,並不表示自己就愧於父母的職責與角色。
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但都一樣要面對節制慾望這件事。我做兒童工作,玩具一堆,孩子自然也相對有比較多玩具。但孩子外出,絕對沒有一出去就要買東西這回事。或說理,或轉移,然後讓孩子的失落,用比較心靈層面的活動代替。平常就玩得開心,生活順遂如意,就沒那麼非得要買東西。
我們以自己為例,教導孩子,我們如何用思考,來抵抗總是讓我們心癢難耐的慾望。當孩子能以家長的身教為基礎,對物質有清楚的認識,才能做好財富管理,以及進一步的壓力管理。
「想要嗎?爸爸買給你!」
這麼闊氣的講法,是在彌補大人的心底缺憾,是使用物質作為傳達愛的工具。但是愛意本身的傳達,絕大半,是使用非物質的方式,像是親吻、擁抱、聽孩子說話、陪孩子面對困難…
以情緒管理來說,養成「貪念」,沒有節制地膨脹慾望,是一種痛苦的根源。這源頭一追,又回到原生家庭。
擁有物質,被引導為擁有父母的愛。等自己長大,想好好愛自己,就順勢接受商業社會的洗腦,也給自己買個東西,以資鼓勵。
物質貧乏的年代,反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真切。我們更能回到內心,去了解體會,幸福與快樂,常是一種心裡感受,而非外在的形體。
所以少欲知足,作為情緒管理的第一要點,並不為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