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中國擁有5千年的歷史。過去日本人一直在向中國學習。中國落後於日本只是在最近100年」。最近,由於中日關係出現惡化,在呼籲反日的中國人的博客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文字,論調是中國在經濟規模上已經再次超過日本,已經無需再向日本學習。對此,筆者的感覺是,「哎呀,又來啦」。筆者接觸中國已經有大約30年的時間,過去曾經多次聽聞這樣的論調。

 長城 (kyodo)

      有觀點認為,中國發展緩慢的原因在於「受儒教的影響,總是重視過去」。孔子告誡人們要尊重中國古代的聖人君子,效倣古禮。在堯舜時代,道德高尚的帝王曾施行善政,但隨著時代的推移,暴君出現,百姓遭殃。主張德治主義的儒教往往傾向於尊崇古代的聖王,輕視眼下的現實。在封建時代的中國,為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人們需要學習講述古代歷史的四書五經。

       因此,中國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產生了將過去作為理想世界進行崇拜的習慣,而遲遲不願引入來自歐美的新鮮事物,結果就被日本所超越。這就是儒教邪惡論的基本觀點。在年輕時期,筆者在接觸這種說法後認為「這是缺乏理性的胡說八道」,但之後筆者曾經遇到很多誇耀中國歷史悠久的中國人,這讓筆者改變了原來的看法,開始覺得這或許有些道理。

      意大利歷史也很悠久,可以上溯到羅馬時代。但意大利在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達到頂峰後,文明的中心則轉移到了法國、德國、英國,而後又轉移到了美國。但是,筆者從來沒有從現代意大利人的嘴裏聽到「美國的全部文化都源自羅馬。意大利落後於美國只是最近這100年」等等的自誇之辭。意大利現總理馬裏奧·蒙蒂曾在美國學習經濟學。與中國相比,日本的歷史較短,但作為統一國家的歷史也長達1700年左右,比英法德都要悠久。而俄羅斯從建立國家的雛形到如今還不到700年,但筆者也從來沒有遇到聲稱「俄羅斯沒有值得學的文化」的日本人。

      相反,筆者曾經從美國人嘴裏聽到過無視悠久歷史的傲慢言論。2003年美國正在攻打伊拉克,當時筆者與美國的年輕人就戰爭的是非進行了辯論。筆者主張「伊拉克是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的發源地,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對此,年輕的美國人滔滔不絕地反駁稱:「那又怎麼樣?伊拉克現在又是什麼情形?不管歷史如何悠久,如果不努力就會落後。日本在戰爭中被美國打敗很懊悔吧。因此,為了在經濟方面戰勝美國,日本拼命努力才獲得了發展。伊拉克如果真正希望戰勝美國,就應該停止支持恐怖主義等舉動,積極努力提高科學技術」。

      這是歷史很短的美國人特有的言論,但有些地方很值得深思。越是誇耀歷史悠久的國家,在現代世界裏越是落後,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埃及、伊拉克(巴比倫)、印度和中國被稱為四大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如今沒有一個國家是已開發國家。其中文字發明最晚的,也就是說文化歷史最短的中國最接近已開發國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是因為歷史越悠久,就越容易遭到傳統和古老文化的束縛,就越難以形成接納新鮮事物的風氣。

      文明獲得發展的時代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呢?我認為應該是勇於從其他文明吸收新鮮事物的風氣高漲的時代。筆者在訪問印度時經常產生「這個東西曾在什麼地方見到過」的感覺。例如在寺院遺跡傍邊擺放的獅子雕像。筆者最後的結論總是,「啊,這個在中國也存在。說起來,佛教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過去的中國從印度吸收了大量文化。

      不僅僅限于印度,古代的中國還從其他地區吸收了大量文化。被稱為農曆的太陰曆源自美索布達米亞,後來才傳到了中國,並實現了自主發展。而中國的音樂包含了從中亞地區傳來的旋律,「二胡」是中國樂器的代表,正如其名稱中的「胡」字所顯示的,這原本是胡人的樂器。絨毯技術和圖案等也源自中亞地區。而折扇則源自日本,在北宋時期被引入中國,並不斷得到普及。過去的中國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文化和技術,並將其與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最後獲得了發展。文化的融合使中國成為了東亞地區的文明大國。

      在中國文明達到世界頂點的唐代,都城長安曾經建有聶斯托裏(Nestorius,景教)派基督教教堂(大秦寺)以及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和祆教)的寺院。唐代朝廷曾經不斷起用有才幹的「外國人」擔任政府官員。其中發動叛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胡人。而以留學生身份到訪長安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呂曾被任命為安南節度使(越南總督)。唐代那種從全世界吸引留學生、並利用優秀人才促進本國發展的姿態與現代的超級大國美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勇於從外部吸收新鮮事物、具有開放性氣質的地區也建立了高度的文明。例如古代希臘實現繁榮是因為移植了埃及文化。而羅馬也是如此。古羅馬貴族曾雇傭希臘人擔任家庭教師,讓孩子學習希臘語,進而成功吸收了希臘文化。而在19世紀快速發展的俄羅斯,貴族也積極雇傭法國人和英國人擔任孩子的家庭教師。

       那麼,日本是怎麼做的呢?日本騰飛的契機——明治維新竟然出人意料地始於「排外運動」。1853年,美國海軍到訪日本,以武力逼迫閉關鎖國的日本打開了國門。對此,全日本的年輕人義憤填膺,於是掀起了「攘夷運動」。在一部分地區,與英國、美國、法國和荷蘭的艦隊發生了戰爭,結果日本方面遭遇了慘敗。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產生了「不應再排斥外國人,如果不向敵人學習,日本就將變為外國的植民地」的危機感。

      攘夷運動不久發展為對外開放運動,最終帶來了明治維新。其後的日本積極向英國、法國和德國學習西歐文明,成為第一個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的亞洲國家。文明的興盛往往發生在對外部持開放態度的時代。反過來說,在封閉的時代,文明就將走向衰落。筆者認為歷史悠久的國家之所以走向衰落,是因為在這些文明達到鼎盛時,會自認為「自己國家才是最優秀的」,進而失去了向外國學習的意願。而精神上的閉關鎖國也是如此。而在文明衰落後,人們就將開始緬懷「過去的榮光」,並對「悠久的歷史」沾沾自喜。

       中國的厚古薄今思維濃重或許就是因為儒教的影響。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或許是古代的光環和眼下的現實之間的反差讓人們不自覺地懷念過去。這將導致惡性循環——懷念過去妨礙對新文化的吸收,並使文明更加落後。筆者認為,19世紀的中國在改革和革命方面遭到失敗、在亞洲被日本超越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在知識分子身上存在著這樣的意識吧。

      筆者覺得一旦開始誇耀自己的祖國,這個國家就將走向衰落。中國在擺脫文化大革命時代的鎖國狀態後,在過去的20年裏一直在全速發展,成功成為與外國聯絡密切的開放型經濟社會,像本文開頭提到的一些博客那樣誇耀中國悠久歷史的言論也在減少,正因為如此筆者再次聽到這樣的言論時才感到有些遺憾。

        但是,比中國更加值得擔心的是日本。日本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厭惡到海外工作或留學。結束海外旅行的日本年輕人掛在嘴邊的感想是,「還是日本安全和方便。今後不用再去外國了」。日本人開始誇耀歷史的日子或許已經不再遙遠。

文章取自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special1/4240-20121210.html?start=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