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自台灣立報的文章

我覺得可以大致上解答了德國在這次危機中  仍然經濟增長  甚至大開移民 許多西班牙 希臘等國的年輕技術人才紛紛跑到德國工作

但我看到的重點是 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學得 每個國家的背景不一樣 就如芬蘭的教育  但我又想到 之前蔣家父子是仿德國大開技職教育  也許經過這幾年 台灣的體制已傾向美國  能不能學習就是個大問號

中小企業撐腰 德躲過金融危機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克萊斯(Philipp Klais)經營一家管風琴生產公司,這間公司是由他的曾祖父在1882年所創立。該公司每週都會接獲申請,許多遠道而來的外國官員及企業,希望能來這裡參訪。

克萊斯說,「他們想要窺探我們的成功秘訣」。不只是德國,從台灣到阿根廷,音樂廳及教堂裡所陳設的管風琴,很多都是來自他的公司。

據《路透》報導,德國的中小企業(Mittelstand),通常是指由家族經營的生產公司,這類型公司對德國出口貢獻甚鉅。世界各地的政治及業界領袖在欣羨之餘,也希望能從中學習一些東西。

德國經濟部副部長布格巴赫(Ernst Burgbacher)自豪地表示,如果其他國家也擁有強健的中小企業,就不會深陷經濟危機泥淖。德國總產出有一半要歸功於中小企業,他們幫助德國躲過全球金融危機與歐元債務危機。

然而,中小企業的起源要追溯至中世紀,當時德意志地區還是許多獨立小公國。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的發展與保守的、小城鎮文化有關。重穩健 輕獲利

研究如何振興法國競爭力的法國企業家葛洛伊斯(Louis Gallois)認為,德國模式難以複製,且外界忽略中小企業的缺陷,賦予它過多的溢美之詞。

有些人則認為,中小企業模式不適合21世紀,年輕人不願接掌家族企業。且在提高放款門檻的年代,家族企業較難取得銀行的融資。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沃格特爾(Andreas Woergoetter)表示,中小企業扎根於地方,流動性較低,其專業技術與公司是一代傳一代,以一種較為保守的模式運行,且他們傾向維持現狀。

許多經濟學者認為,中小企業會改善自身產品,但不會是「劇烈革新」。這些公司不是站在數位革命及金融創新的最前端,與谷歌跟蘋果截然不同。

沃格特爾說,這些企業的成長,以穩健及固本為前提。公司的成長不是走跳脫傳統的路徑,「比起激烈革新,他們更偏好漸進取向」。

麥肯錫公司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德國仍著重勞力密集的出口品;就高科技產品的領域來說,德國落後英法等國。

所謂的中小企業,員工規模為5百人以下,且每年收益未達5千萬歐元。德國不少大公司,自認為是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的游說組織BVMW 表示,中小企業與其他公司的最大差異,在於經營者就是所有人。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要將公司傳給自己的下一代,因此較注重長期目標,而不是短期獲利。

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擔憂,快速擴張會危及自身生意。克萊斯自豪地表示,他的公司規模跟1896 年的時候一樣。他的目標不在成長,也不願為了增加利潤而把工作外包出去。克萊斯問:「我無意於成長,為什麼我們要這樣?」「這是個小型市場,我們寧可參加那些最有趣的計畫,而不是一再擴張。」

另外,根據大眾銀行及萊夫艾森銀行聯邦協會(BVR)指出,中小企業的整體自有資本比率(equity ratio)從2001年的3.8%上升至2011年的22.6%。

雖然中小企業的利潤成長緩慢,但步調卻相當穩健。貝恩策略顧問公司的許密德堡(Armin Schmiedeberg)表示,中小企業在財務上較為謹慎,所以在榮景時期獲利相對較少,但在危機時期卻較為穩定。

勞資雙方共體時艱

中小企業在經營上採取溫和式的家長作風,所以2008至2009年爆發經濟危機時,儘管出口劇烈下降,卻不願裁員,而是採納政府的補助方案,以縮減工時的方式渡過危機。另外,中小企業傾向在勞資雙方之間建立共識,所以能夠達成勞工減薪的協議,並配合政府穩定及創造就業的措施。

強調創新、品質及售後服務,讓「德國製造」的品牌享譽全球,因此能彌補較高勞動成本帶來的損失,以繼續維持全球出口大國的地位(僅次於中國及美國)。因此有人認為,中小企業凸顯已開發國家的製造業,也能夠與低成本的新興經濟體競爭。

中小企業另一項成功之道,就是「雙軌」職訓計畫,將融合理論及實務的訓練提供給年輕勞工。地方教育單位與公司之間向來有緊密連結,意謂職訓計畫的提出,能確實反映在地企業的需求。經濟學家認為,這就是德國年輕人失業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德國年輕人失業率約為8%,歐洲整體平均是20%。



但許多專家及業者認為,其他國家難以複製中小企業模式。德國能成功,與它自身獨特歷背景史與政治發展有關。

中世紀在德意志這塊土地上,分裂成數百個公國。彼此之間的競爭,加上各自獨立的教育、融資及政治制度,在在迥異於法國這個中央集權的經濟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則確立中小企業的重要性,許多大公司被認定是納粹的同夥,所以被聯軍給炸毀。

一名不願具名、研究中小企業的亞洲官員表示,中小企業不適合新興經濟體,因為中小企業的成長太過緩慢。另外,「正在發展的經濟體,在解決失業問題時,期待的是大筆投資,能很快地僱用一堆民眾」。

而根據「新巴塞爾協定」(Basel III),為了保護貸款方,提供融資給家族企業的難度將會提高。長期來看,中小企業會面臨融資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儘管中小企業十分穩健,但德國年輕人不想要跟(祖)父母從事同樣的工作。對此,柏林方面則提出誘因,以降低遺產稅的方式,鼓勵年輕人接掌上一代傳下來的公司。

儘管如此,克萊斯仍保持樂觀。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接掌,但如果不願意,他會另外培養接班人。「公司是不是傳給自己的家族,這並非是最重要的,我想看見的是它被交給一個細心的、對它充滿愛的人的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