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想得太好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246

不過 我不是全部贊成此論壇所有的文章  尤其關於中國的 

早年在1960年代台灣剛開始工業化的時候,當時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幾乎都能在台灣社會裡找到好工作。在那個時代,台灣的政治力量十分強大,戒嚴體制提供政治力量強大的保護傘。台灣的公司主要為黨國所經營的公有企業,如中油,中船等等。私人企業發展的空間並不大。
 
但接著,在各種國際情勢的影響下,台灣專制的政權逐步的解體,而社會運動也逐漸興起。台灣政治的開放降低了國民黨對於黨國經營企業的控制權,而私人企業在政府有意的扶植之下,也逐漸成為市場上的大宗。由於市場不穩定,只要稍有資本並引入國外技術,就可以在市場上成為不錯的公司。在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為了鞏固權力,選擇和商業及黑道結盟,開啟了台灣的黑金政治(註1)。台灣的私人財團開始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
 
在政治開放的狀況下,媒體也漸漸的開放,脫離由黨國所控制的年代。當時的報社已經為三強鼎立的狀況(自由,聯合,中時),但電視台的經營需要不少資本,因此有些電視台由政治人物集資成立,如民視(註2);但大部分的電視台為財團所成立。而由於政治開放的緣故,各個媒體不必只說政府好話,也因此這些媒體開始出現各自的商業及政治取向。如自由時報社長向來支持李登輝,因此在李登輝離開國民黨後,其政治取向逐漸朝綠營靠攏(註3)。
 
現在台灣雖然有很多的有線電視業者,但事實上,這些業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來自財團的力量影響。財團老闆對於媒體內的人事具有任命權,因此這些媒體員工會自動的選擇新聞取向(自我審查)以滿足上面的老闆。而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被旺旺收購以後,蔡衍明和中時集團在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中的表現(註45)。
 
在這個事件中,記者的文章被長官改寫以投老闆所好,而拒絕批判老闆的人則只能離職(註6)。台灣市場太小,媒體無法單純經由閱聽人的購買獲利(註7),大部分的媒體開始使用業配新聞(註8),或是報導符合老闆政治取向的新聞,使用名嘴節目煽動對立(註9),以賺取金錢。例如:TVBS的2100全民開講和三立的大話新聞對同樣的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解讀,遇到和媒體本身政治取向衝突的,說法還會轉彎。
 
台灣人民就在這種狀況下被洗腦。既然有線電視是財團的,老闆會希望媒體怎麼評論自己?當然是講有錢人生活多辛苦,講有錢人過去多努力才有今天。可是媒體卻沒有告訴閱聽人,王永慶是因為違法盜伐珍貴林木才撈到第一桶金(註10),而成立的台塑集團卻黑心到獲頒黑星球獎(註11)。當年還好陳定南力擋王永慶,否則宜蘭縣民就會跟現在的麥寮的居民一樣暴露在致癌風險中(註12)。
 
那些名人傳記真的會說出實情嗎?媒體讓老百姓認為:那些人之所以可以當老闆,是因為他很努力,他很勤奮,他很節儉,所以才成功(註13),卻對這些有錢人曾經利用的制度、法規漏洞或是階級利含糊其詞,甚至不提。
 
藉著天下,遠見,Cheers這類雜誌的推波助瀾,讓一般人覺得:只要藉由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這類雜誌投中產階級保守的價值觀所好,天天寫著似是而非的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告訴讀者這些有錢人利用不公正的制度到底獲取了多少利益。
 
就像戴勝益這篇「戴勝益忌諱靠爸 不准兒女接班」的新聞,文章裡寫著戴勝益忌諱靠爸,卻又提到他送子女出國(註14)。送子女出國不就是靠爸嗎?
 
另外這篇「釣到魚,要分享才會開心」的文章說,十七年前,戴勝益離開家族企業,憑著好人緣借來的一億六千萬元,他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BB樂園」(註15)。關鍵字在於「家族企業」和「好人緣」。究竟是多好的人緣可以在17年前借到一億六千萬?到底有幾個台灣人可以創業11次還餓不死?這些好人緣,有多少不是以前在家族企業裏面認識的?這些資源,又有多少是一個普通人可以找的出來的?
 
有錢人往往都有關鍵一戰取得第一桶金,政治人物也都有關鍵一戰取得關鍵職位。就像李登輝逼退郝柏村(註16),蔣介石的奪權(註17),也都是這些人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大事。可是這些事情往往參雜很多是非,因此幾乎不會在傳記裏面提到。所以黃春明說不要看偉人傳記(註18)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些媒體只會說好話,而不會告訴閱聽人真相。而真相,往往是殘酷的。
 
 
註3:自由時報
註10:王永慶
註16:二月政爭

當這些媒體成為有錢人、財團和政客的打手之後,可怕的事情就開始出現了。這些媒體不只有些東西不說,有時候還會刻意錯誤地解讀數據誤導大眾(註19)。

 
在政治方面,財團會藉由政治獻金等方式扶植對自己有利的政治人物(註20),然後藉由媒體來美化這些政治人物(註21)。人民習於接受媒體的觀點,沒有質疑,沒有思考,還把媒體給予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論點,投票支持媒體和財團所偏好的政治人物。當這些政治人物上台以後,就可以推行對財團有利的政策。甚至這些政治人物也不避嫌的在公司行號兼職擔任董事長等職務。
 
根據澄社2007年的調查,在113席立委中,有41席立委兼任其他公司職務(註22)。如果這個政策有爭議,政府和財團就會利用業配新聞和媒體對民眾進行洗腦,塑造民意以通過那些對財團有利的政策(註8)。
 
台灣的資本主義就此成為裙帶資本主義,而台灣的民主就成為空殼(註23)。這些政策和想法在媒體的美化之下,很多人民往往還會當成自己的觀點,支持那些對財團有利的政策。
 
例如這些財團常常出來喊話要求政府像南韓補助三星一樣地補助自己(註24),卻對南韓錯誤政策造成的大量債務絕口不提(註25)。財團出來大喊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註26),卻不告訴人民房市炒作犧牲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成就的是財團的利潤(註27)。
 
台灣的工商團體善於透過媒體塑造民意,影響政策的改變(註2829)。在媒體上常常會看到財團在賺錢的時候出來喊話,要求政府鬆綁政策,開放市場,支持自由市場(註30);但是等到虧損嚴重,財團又會要求政府注資,給他們融資貸款(註31)(如果是全然的自由市場,則政府不該給公司注資,應該放任公司倒閉。)。
 
而人民對這樣的論點也深信不疑。因為媒體告訴大家,要是大公司倒了,失業率就會增加;但是媒體沒說的是:大公司倒了,經營的更好的小公司會長大,而新的公司會更有競爭力,也能給勞工更好的待遇,就像芬蘭對待NOKIA那樣(註32)。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創造性破壞。更有效率,更高效能的企業應當取代這些無法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
 
在國外,如果公司或企業太大,造成壟斷,媒體會提出質疑,司法會介入,以反托拉斯法分拆公司。因為資本主義對消費者最有利的狀況是自由競爭,而對企業最有利的狀況是壟斷。在壟斷的狀況下,企業可以不受任何控制的提高價格,賺取大量的利潤,再以雄厚的資本阻止其他公司進入市場。西方國家理解壟斷的危害,因此制定了反托拉斯法。
 
但是在台灣,許多通路商都會聯合漲價。通常理由是是原物料上漲--但是從來不見漲上去的東西因為原物料下跌而降價(註33)。如果是自由競爭的狀況下,廠商為了搶佔市場,會主動降價求售;但是在台灣幾乎沒有看見,因為這些廠商已經聯合漲價了。
 
像台灣的農業,收購的中盤商也往往只有一間,中盤商的價格再爛,農夫也只能賣(註34)。這種行為形同壟斷,卻不見政府或司法單位出來調查,也不見媒體出來質疑或是調查。因為政府、媒體基本上和財團關係良好,何必調查這種事情去砸朋友或是金主的腳呢?
 
對於老闆來說,員工的薪資愈少,工作時數愈多,對老闆就愈有利。而派遣人力的人力銀行為了討好老闆,讓老闆願意使用他們的平台,不惜塑造出各種假民調,假新聞,讓民眾恐懼失業,打壓勞工薪資(註35)。台灣的勞工薪資就在這種狀況下,只能在形同壟斷的工作環境下工作(因為市場上都是這個價格,求職者沒有選擇。)。
 
台灣開始出現呼聲,希望政府開始出來管制企業主不要剝削勞工;但是由於政府也和財團過從甚密,因此勞委會雖是公家機關,卻形同虛設。對於CNN報導台灣工時過長一事,勞委會只說可能是個案(註36),要了解,要加強勞檢(註37)。但是如何了解?如何加強?根據新聞,裁罰563件,罰款總額為新臺幣1210萬2000元。這樣平均一件只罰約兩萬元(註38),這樣的開罰對於企業主真的有效力嗎?
 
財團的魔爪不只伸向勞工,還伸向教育。許多的財團老闆在電視上站出來,要學校多生產企業需要的人才(註39)。這件事情基本上也是在降低企業成本。只要人才多,競爭大,工資水平就會在競爭下往下拉。而企業還可以省下自己的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教育應當訓練學生去應付未知的問題,而企業主只要求學校訓練學生去應付已知的問題;結果連企業也無法應付未知的未來,在變動的市場下逐漸被邊緣化。
 
 
 
註23:裙帶資本主義
為什麼這樣的狀況會在台灣出現?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台灣人的價值觀。台灣主流價值觀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儒家價值觀。而中國經過了數千年的專制政權,儒家價值觀所鼓勵的觀點和所服務的政治體系都是符合專制政府的。
 
從小到大,台灣人被鼓勵的第一件事情是「乖」和「聽話」,「囝仔人有耳無嘴」,台灣的教育制度也不教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進一步的告訴台灣人: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要踰越本份去要求長官。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註40)。因此大部份老百姓相忍為謀,卻不知道政客和財團已經在背後瓜分大眾的利益;就算知道,也只會兩手一攤說沒辦法。千年來的專制政權讓台灣人們本能的保護自己:不要知道,不要去想,只要有個聖王出現,這個人自然會給人民們幸福的生活;只要公司老闆賺錢,老闆自然會多僱用員工,提高員工薪資福利,給大家更好的生活。
 
但是,台灣選了有道德的人當總統,台灣人的生活幸福了嗎?台灣的大老闆賺錢了,台灣的失業率有降低嗎?台灣人的生活水準有提高嗎?
 
台灣的社會就是這樣沈淪下去的。不問公平,不問正義,中產階級的保守觀念又自私的只想要自己好好的活著。這些主流價值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遊民之所以流浪,是由於他們不努力(註41)。至於政治,就交給那些精英,甚至要是有個有道德的聖人就好,這不是人民們的本份(註42)。
 
這些中產階級習慣於被媒體餵養,聽從那些大師與專家的「投資意見」,爭相投入股市,然後被抬轎的財團套牢;聽到不悅耳的真話就說是偏激,看到勇於表達意見的人群就說是暴民(註43)。
 
看看那些不投票的年輕人,或是那些在競選活動場合跟著呼喊口號的選民,究竟有誰曾認真的去了解和思考過候選人的政見?台灣已經是民主國家,而不是專制國家了。但大多數人仍不關心政治,不關心自己的權益,結果就是失去自己應得的待遇,失去自己應有的生活。
 
台灣理應要有轉型後的產業,而不是還在代工的企業;台灣的企業理應多重視研發,給台灣的人才發揮的機會,而不是以高工時壓榨員工(註44)。台灣的稅制應當可以縮小貧富差距,而不是擴大貧富不均(註45)。台灣的政客在考量政策時應該先想到投票給他們的選民,而不是那些給他們政治獻金的財團。這樣的台灣社會造成台灣的企業逐漸大型化,中小企業的比重下降(註46)。
 
近年來,經營中小企業的狀況更形嚴峻(註47)。這樣的結果造成階級流動更加困難。底層的人民就在高工時,低工資,高房價和高物價的狀況下被壓的喘不過氣,而在同時,財團藉由這些低廉的勞動力、減稅以及炒房等手段,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一再的增加獲利,降低成本,並且用獲得的利益更進一步的主導台灣社會。如同圖一所示,台灣就此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
 
 
圖一、財團主導的惡性循環
 
 
但是因為大多數的人並不關心,新聞媒體也不斷美化環境,許多人仍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甚至大多數台灣人在工商團體和媒體的誤導下(註48),還誤以為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問題(註4950)。
 
事實上,許多台灣的年輕人已經看透這一點。在網路上,這些年輕人私下常稱台灣為鬼島;而且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已經轉往國外發展,並且已經有一片天了(註5152)。而在鬼島上的人,還是只能苦苦掙扎。
 
民主社會變成由財團主導的假民主,最該負責任的是誰?事實上最該負責的是台灣的人民。民主政治不只是人民作主,人民在作主的同時也負上了對政治的責任。但是民主政治裡集體投票的特性讓人民產生責任分散的效應(註53),容易出現「我這一票並不重要」的錯覺,轉變為集體冷漠。
 
如果大多數的台灣人忘記自己對政治的責任,懶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受到媒體的左右,只隨著自己的感覺和喜好投票,就會給予財團和政客可趁之機(註54),更嚴重的甚至會失去民主。人民不經思考,不負責任的決定,將會使民主制度名存實亡,就像當年的德國威瑪共和國被希特勒粹奪取政權一樣(註55)。
 
解決之道其實不是沒有。只要大多數的人停止收看那些財團撐腰的媒體,在網路上尋找公正的新聞來源(如BBC中文網紐約時報中文網台灣公共電視等等),多利用社群網路取得其他資訊,有機會多多關心政治。如果要台灣人能夠明白,依靠好的領導人,不如依靠正確的制度(註56);如果更多人有思考能力,拒看台灣那些已經被財團綁架的媒體,媒體就會停止造神,開始往中立客觀的方向發展。
 
不過筆者對於這樣的發展持悲觀的態度。民主政治不只是民眾作主,民眾也應當為政治負責,而這與台灣主流的價值觀是有衝突的。台灣有太多問題是來自於自私自利,漠不關心的價值觀。價值觀造就了台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只要價值觀不改,台灣的政治不會改,台灣的教育不會改,而台灣的社會就只能這樣沈淪下去。
 
 
註42:走鋼索的民主
註44:HTC掰掰
註53:責任分散
 

雨蒼

本文作者雨蒼是自由軟體工作者,Python軟體工程師。目前於上海擔任軟體工程師。興趣為社會文化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