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報導證實我的猜測 根本不適像極右派所聲稱 法國的種族主義是歐洲最少  其實是很多

 

向來熱鬧非凡的法國政壇,在執政的社會黨披荊斬棘大力推進改革的當口,一個半月以來因黑人女部長克麗絲蒂亞娜·托比拉屢屢受辱被比作猴子事件,面臨全民考問:是托比拉部長不懂“法國式幽默”,還是種族歧視思潮確已侵蝕六角國?專家、政客、普通百姓各執己見,按照歷史學者德波諾的看法,若要推進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撥開黑夜般的沉沉濃霧,法蘭西全民必得發揮創意,拿出膽量,持之以恆。

“托比拉事件”引議論

托比拉接二連三受辱,法國社會上反應不同。 《即刻》雜誌公然為種族歧視提供論壇,受到輿論一致譴責。埃羅總理向巴黎檢察院提交申訴,指出這是“絕不能姑息的惡劣行為”,要害在於以膚色辱罵他人是種族歧視傾向,已經構成犯罪行為,其實質是在攻擊共和國的根本價值觀,影響到社會團結。 《世界報》13日發表《種族主義是否正在法國抬頭? 》一文,傳遞出當今法國社會陷入疑慮的信息。

能把事情說成是“幽默”,如克洛迪娜·德克蒂克辯解的“只不過用漫畫誇大形式,表達對她政見的不滿”,或像一些人認為拿香蕉和猴子說事談不上仇恨嗎?左翼人士的立場十分鮮明,以來自馬提尼克的國民議會議員斯蒂維·古斯塔夫為首,一批文化精英通過集會和發表聲明支持女部長,強烈譴責種族主義的行為和言論在當今社會不被及時嚴厲批駁,流於平庸化的危險趨向。法國社會出現右傾趨向,法國正面臨曾為殖民政策、種族隔離和種族滅絕提供理論根據的種族主義的現實衝擊,應當堅決予以反擊。老影星亞娜·莫羅在《週日報》上的簽名文章裡說:“我們都是法國猴子”,“無法想像在我們熱愛的國度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竟然還有些人讓自己的子女仇視他人……”各大反種族歧視協會LDH、SOS racisme、多家法國工會和促進友好組織聯合行動,舉行了兩次大遊行,喚醒民眾警惕曾施虐歐洲大陸的反動思潮捲土重來。

在此事件中受牽連的右翼兩個黨派FN和UMP,分別處罰和開除了辱罵托比拉的當事者,但並不認同社會黨的看法。右翼UMP科貝總書記在其推特上表示全力支持政府用法律手段打擊種族主義,但18日通過《巴黎人報》聲稱:社會黨正在利用辱罵事件“放煙幕彈”。議員蒂埃里·瑪里亞尼反對說種族主義在法國抬頭,表示:“法國不是種族主義國家”。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則輕描淡寫,稱法國是“全球種族主義問題最少的國家”。

種族歧視抬頭因素複雜

法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在法律上對種族主義行為製定懲戒法令的國家,在國民教育中也十分關注反種族主義鬥爭,籠統地稱法國變成了“種族主義”顯然不妥。然而,今年三個月裡密集發生種族歧視傾向事件,來勢洶洶,致使輿論大嘩,說明問題已有相當的嚴重性。事實上,它已引起聯合國機構高級人權委員會的重視,後者毫不含糊將《即刻》雜誌的行為定性成“種族歧視罪行”。

在法國社會上,右翼激進派一再拿女部長開刀,肆無忌憚地發洩排外、仇外情緒。與此同時,大多數國民對歧視行為作出的反應相對遲緩,一些人內心深處甚至有“排外不無道理”,或是“移民多確實影響社會安定”的複雜想法,影響了有效打擊不正之風的行動。政論專家評議說,排外、仇外情緒擴大化,猖狂的極右勢力難脫其咎,但進一步究其深層根源,不能不看到,排外情緒與當前的社會和經濟形勢不無關聯。

法國至今未擺脫2008年起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經濟凋敝,失業率高居不下,因而民心動搖,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左派現政府的改革舉步維艱,觸動傳統觀念,也是觸發敵對情緒的原因之一。黑人女部長托比拉代表執政黨在司法領域推動允許同性戀結婚法草案,獲得議會通過,沉重打擊了傳統倫理和宗教觀念,其影響不亞於當年法國廢除死刑。在罪犯監禁制度上她推行“防範重於懲治”的改革,同樣具有顛复性,受到眾多政敵的攻擊。即便在本陣營內,對她也有不少冷言冷語,應了“高處不勝寒”的說法,托比拉於是首當其衝成了替罪羊。

在國際範圍裡,全球化經濟新格局在全球引起深刻的激盪,老歐洲霸權地位受到威脅。年以來,法國歷屆政府為提升國民對政府的公信度,越來越頻繁地介入國際戰事,試圖通過政治和軍事上乾預他國來為法國爭得“捍衛人權”強國地位,從而減輕因國內政策不得人心受到的壓力。然而,在西方價值觀指導下,北非和中東一些國家的重新“洗牌”並未顯示法國式人權觀念的“魔力”。相反,戰火下流離失所的百姓大批湧向歐洲發達國家,給當地極右勢力向政府叫板提供了機會。 “國民陣線”屢屢要求辯論移民政策即為一例。它們壓政府明確“國家主權”觀念,鼓吹排外,喊出“法國首先是法國人的國家”口號,在越來越多人心裡引起共鳴,造成混亂。所有這一切都是種族歧視和排外思潮蔓延的溫床。

反種族主義鬥爭是場持久戰

社會學者普遍認為,對於氣勢囂張的種族主義及歧視行為,不言而喻必須明確表態,堅決打擊。問題在於,種族主義問題十分複雜,社會整體的抵制行為與個人情緒和觀點往往出現脫節,加上種族主義表現形式多樣,廣大民眾往往分辨不清,難以用簡單化方式定義。

歷史學者德波諾批評道,在現實情況下,政府當局的表態經常“慢一步”,不夠到位;托比拉受辱事件便是明顯例子。令人擔憂的還有,數十年來學生在校接受反種族主義教育,面臨現實問題時,青年們卻沒有表現出敏感,問題的性質遠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相反被大大“平淡化”了

不過,這位學者肯定了幾十年來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他尤其希望國家能夠著力在促進社會和諧和堅持共和國價值觀方面樹立起威信。政界人士不應該只在大場合下才宣講鬥爭的重要,把這個嚴肅題材當作應景話題來對待,工作要落實到每天的日常生活裡,打一場持久戰。與此同時,應該加強輿論宣傳,使大眾真正認識到反對種族主義鬥爭的意義和重要性。

但是德波諾坦言,如何剷除種族主義這一禍根,各國尚處於探索階段。學校教師也發現,學生在理論上可以完全接受,但行動中常會充滿偏見。他們對販賣黑奴、種族隔離、納粹等等問題的理解,經常停留於抽象德波諾因而結論道:“若要推進鬥爭,撥開黑夜般的濃霧,法蘭西民族還得發揮創意,拿出膽量,持之以恆”。

部長受辱事件回放

11月13日,極右派諷刺周刊《即刻》( Minute)在該期封面頭版登出司法部長托比拉大幅照片,以鮮明文字說明標示,稱:“聰明得像隻猴子,托比拉找著了香蕉”,雜誌頭一天並在推特網上推出“買雜誌獲贈香蕉”促銷活動。這一刻意將種族異同為切入點貶損政府要員,肆意進行人身攻擊的言行,引起全國嘩然。因為,法國人雖以幽默見長,但如果說比喻人“精明得像猴子”,尚可視為善意玩笑,將黑人女部長等同吃黃香蕉的猴子,惡意則昭然若揭,絕對不像《即刻》雜誌總編強詞奪理聲稱的“那隻是個幽默的文字遊戲”。

事實上,托比拉部長早在9月中旬起就已接連遭到來自在野黨成員的辱罵:人民運動黨(UMP)塞納-馬恩省-貢拉維勒市府成員克洛迪娜·德克萊克9月18日在個人網頁上轉發漫畫,將托比拉比作猴子,此事於11月15日被社會黨人察覺曝光。此前的十月中旬,托比拉還遭受過“國民陣線”成員安娜-索菲·勒克萊爾惡語中傷。勒克萊爾是該極右政黨參加阿爾戴納省市鎮選舉的候選人,10月17日她在個人“面譜”網頁上對托比拉發出污辱性語言,說自己“寧願看到她呆在樹叢後面,不想看到她在政府裡任職”。最新消息稱“國陣”已經將此人除名。令人擔心的是,政壇人士對涉及種族歧視性質問題的輕率和不負責態度甚至波及到了下一代。 10月25日,國陣在昂熱組織抗議容許同性戀結婚的示威,人們竟從天真無邪跟隨大人遊行的兒童嘴裡聽到類似口號:“托比拉,快快滾。托比拉,你真臭。托比拉,完蛋啦”!一個12歲的女孩還說:“給托比拉母猴子一隻香蕉!”顯然,父母沒有意識到此時他們在孩子心裡播下的是危險的種族仇恨種子。

民意測驗顯示憂慮

“全國人權諮詢委員會”(CNCDH)每年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的調查結果卻令人無法樂觀。 2012年年底由CSA對1029人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近7 %接受提問者承認自己“有相當堅定的種族主義思想”,“有些這種傾向”者佔22 %比例。 25%的人說自己“不太種族主義”,“堅決反對種族主義”的人佔44 %,比前一年減少了5個百分點。有65%的人對某些帶有歧視和排外性的行為,表示“能夠理解”。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 60%的人認為:社會不和諧,“主要是外國人自己不努力融入法國社會”,持相反看法者為29%。有52%的人感到“生活在由不同族群組成的法國社會裡,相處關係緊張”,僅有8%的人說自己能夠和其他族群“和諧共處”。有12 % 的法國公民認為,在法國受種族主義之害最甚的是法國人自己。

分析結果顯示,法國的排外傾向正呈現快速上升態勢:2009年時有47% 的人認為“法國接受的移民太多”。今天持該觀點者的比例已上升至69 %誠然,不應誇大一次民意調查結果的代表性,但它證明法國國內確實存在種族主義思潮,並呈現向右轉和排外的走向。

瑞典兩位經濟專家最近發表從80個國家調查得來的分析報告,駁斥了法國國民陣線主席關於法國是“全球種族主義問題最少國家”的說法在《華盛頓郵報》列出的排名榜上,在“您最討厭與誰為鄰?”項目裡,選擇“另一個人種”為答案的,在美國的比例不到5%,而在法國竟達20%至30%。

“全國人權諮詢委員會”最新一份報告指出,一年以來,含有種族歧視和排外傾向的行為和威脅增長了23%,1990年以來,其走勢始終在上升。

《快報》11月初載文報導,“BVA為iTélé和CQFD作的一次民意測驗顯示,有57%的公民認為,10年以來,種族主義思潮步步進逼。僅有7%的人依舊樂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