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推薦

每次看親子討論 很多台灣父母都為增加孩子的英語能力而努力  以前在台灣就很討厭這種風氣  然後就出來甚麼ㄈㄈ尺   阿 那些女生這麼想不就是你們父母這麼教  討厭討厭死了

甚麼想要提升孩子的競爭力與國際觀 到底有沒有培養倒還不知 但已經培養出講英文的人比台灣人優越的感覺

我甚至還懷疑 最終極心態是假裝孩子是美國白人吧

我的孩子是混血 每次在台灣就會被一些家境不錯有優越感的媽媽說 阿 你的孩子應該會送去國際學校 應該從小上美語學校  應該說英文說的不錯 咦 怎麼會講中文

廢話 就說老爸是法國人    問題是小孩也不想說法文  只想說中文  我不想讓他早學英文不行嗎  我希望她中文學好就好不行嗎    沒錢也不想送國際學校不行嗎 我喜歡小孩課業不要有太大壓力 台灣公立學校從幼稚園開始讀就很好  不行嗎

真奇怪 難道幻想小孩是白人 就很有國際觀和競爭力

 

http://blog.yam.com/kevinattitude/article/69272089   水果攤國際觀

我節錄一些重點

原來我們一直重視英文教育,到最後卻培養出了只以英文為世界中心的人才,他們把英文當做是唯一合理的外語想像,來到柏林看不懂標示,卻沒想過,這些標示其實主要是給本地人看的。

大學時打工賺生活費,我當英文家教,也在補習班教兒童美語,因此眼見過許多心急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英文學不好,會被全球化浪潮給遠遠拋在後,長大後一定會被徹底淘汰,因此督促小孩努力背英文單字。有位媽媽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的小孩上的幼稚園是標榜雙語的幼稚園,上小學後請美國人來家裡當語言家教,小孩放學後還來補習班學英文。我發現這位小孩的確是會說英文,乍聽似乎是不錯流利的英文,但文法組織破碎。在課堂上,這位小孩的讀寫完全不行。幾堂課之後,我發現他的中文也很差,母語句構紊亂,英文也沒學好,語言築起了成長障礙。我跟媽媽聊天,我覺得讓小孩停學英文一陣子,先好好把自己的母語的城堡蓋得穩固,再來學英文根本不遲。我說:「我十三歲上國中才開始學英文啊,其實學外語這件事跟起跑早晚並沒有一定關連。」但媽媽不聽,只想要換掉美國家教。我想介紹一位朋友去應徵,但朋友是美國華人,媽媽看了,竟然跟我說:「我只想要請美國人。」原來在這位媽媽心中,美國人就等於白人,其他皮膚顏色的都不算。心胸狹隘的媽媽,想把小孩推向全球,其實,卻只教育了偏見。

外語,並不等同於英文。這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語言,影響力不見得比英文小。若有機會學習英文之外的外語,一定會發現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境地與角度。例如,美國出兵伊拉克,以美國為主的媒體就會使用「解放」,但其他國家的媒體使用的字眼卻是「侵略」或「攻擊」,動詞不同,歷史的角度就徹底翻轉。

就算全島都有精良正確的英文標示,就會吸引大量的國際觀光客前來嗎?

我記得我拜訪過的義大利的海邊小鎮、法國南部的小山城、還有捷克湖邊小村,當地沒有任何英文標示,菜單沒有英文版本,居民說著自己當地的語言,但,卻還是有源源不絕的訪客前來。因為這些地方有驚人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深厚,他們根本不用急著「國際化」,照自己生活步調過日子,煮家傳的菜,唱奶奶教的歌。

但其實不見得一定英文好才會有所謂的「國際觀」,我身邊就有幾位柏林或台灣朋友,真是沒天份學外文,學英文等於被抓去撞牆。但他們勤讀翻譯書籍,知曉的世界,絕對比認為「英文標示等於國際化」的校長還要寬廣。

所以,勤奮學習但卻依然無法駕馭英文,其實不是悲劇。重點是好奇心沒被磨損攪碎,不懂沒關係,還可以翻字典或讀翻譯。不是英文考一百分,腦子就會長出「國際觀」區塊。「國際觀」是了解,讓我們學習從他人的角度來看世界,於是我們不自大,因為耳朵裡不是只有自己的獨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