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多樣化的招生廣告,該要選擇哪一項:音樂?舞蹈?美術?該選擇哪一個學習機構:有名的?廣告做得大的?這些問題都困擾著父母。



任何才藝的學習,都必須在適當的時候開始,才能發揮它的功效,太早學習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學樂器。



  理智的衡量

“提早”,該在多早才不至於揠苗助長呢?我想提醒父母應多衡量自己與家庭的條件:如經濟條件是否許可,時間是否充裕,孩子與父母自身的體力、精神的負荷是否能承擔,孩子各方面發育是否適合等等。

把4歲以下的孩子送到音樂訓練課的教室,在短短1小時裡,是否能立即表現合作的態度?授課老師相當難找,具有招架小寶寶能力的老師更是難培養,因此大多數的人不敢太早輕易嘗試。如果真的有意讓孩子上音樂班,四五歲再開始,應該是目前社會環境下較理想的年齡。而在音樂團體班裡上過至少2年課,大約6足歲才開始學樂器,也還不算晚。



最重要的,別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最好的學習場所” 。如果家長可以自己給予孩子音樂熏陶,任何年齡開始都不嫌早,也不必求助他人!



  試試團體音樂課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早點學習樂器,不妨試試從團體音樂課開始。這可以是學習樂器前的暖身運動。而當孩子四五歲時,是開始參加團體音樂課程的最好時機。

因為音樂、美術都屬於美育教育,這類感性教育的開始時間大約在孩子四至五歲時最恰當(此處指的是團體教學,而非一對一的方式)。

  什麼是團體音樂課?團體音樂課程,不同於樂器教育,可以稱為音樂班,作為孩子音樂啟蒙學習的開始。在這樣的課堂裡,音樂老師會帶著孩子們走進音樂的世界,了解基本的音樂知識,比如節奏、音高,欣賞各種經典的音樂作品,了解不同的曲風,不同的樂器等,在這樣的團體課程裡孩子們會比較輕鬆,通過直觀地感性地體驗親近音樂,慢慢喜歡上它。



一家教學設計良好的音樂教學機構的團體音樂課程,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美感熏陶

長期聽音樂或學習音樂的孩子,他們的容貌形象確實會有所改變,日本魅力學派所提倡的音樂浴——長久浸身於音樂當中,能改變氣質,使人變美。以我自己許多學音樂的學生為例,經過長期學習,和學校其他同齡的同學相比,總是顯得更加美麗大方。是學音樂的孩子大多來自條件優裕的家庭嗎?或是音樂改變了他們的容貌?這或許無法斷言,但卻是一項非常有趣的觀察結果。五官雖然無法改變,氣質卻可以塑造。



  創造力的培養

良好的音樂課程,還能培養孩子的許多能力:創造力、領導力、表現力和團隊配合能力(通過合奏訓練)等。這些能力,無論孩子將來做哪一行,都是需要的。舉例來說:教授、醫生、律師等,如果有不同於別人的創造力、表現力,就更容易為自己開創新的局面,而不會在經過漫長的學習之後,仍無法發揮所學。所謂“井底之蛙”,除了指一個人世面見得少,更表示這個人所受的教育是僵硬的,是灌輸式的而非啟發式的。中國的教育方式常被認為過分僵化,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具有創造的思考方式,非常重要。經過調查,在我的音樂班上過課的孩子,在學校擔任班長或班幹部以及考上資優班的比例相當高。我並不鼓吹孩子上資優班,但能考上說明他們有這個能力,不知是巧合,還是上音樂班的功勞?



  聽力的培養

我的大女兒振寧在讀小學一年級時,已經在我的音樂班裡“混”了四個年頭,音樂班里共有10個小朋友,分散於各校的一年級,某次上課時有位小朋友說:“我昨天代表班級參加註音聽音比賽。”另一個說:“我也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搶著說。統計一下,居然有7個孩子被選為代表參加註音符號(“注音符號”是在台灣所使用的中文拼音法,除了讀之外,還牽涉到“聽”)比賽,比例不小。這班孩子在我的音樂班上了近3年課,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在聽注音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現在流行學英語,其實如同學習注音符號一樣,英語學習除了說、讀、寫之外,“聽”佔了很大的比例。 “聽”得好,就能“說”得好、“讀”得好。把孩子放在周圍都是說英語的環境,不出3個月,他也能說得一樣好,並不需要刻意去教他。這就是“聽”的重要性。沒有為孩子做好“暖身運動”——給他們一副好耳朵,就貿然去學習外語,只會損害孩子的興趣,事倍功半。而好耳朵該如何訓練?除了自己在家常給孩子聽英語錄音帶(假如你自己不會說),參加音樂課程學習也是訓練孩子聽力的好方法。在聽音樂、接受音樂訓練的同時,練就一副好耳朵,聽語言就會有額外的收穫。



  為將來學習樂器奠定基礎

如何“在正確的時段做正確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認知!家長通常會心急地希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學習超過他能力所及的樂器。顛倒學習次序的結果是只有提早結束學習音樂的過程。有許多提早學習的小孩,只熬了1年,甚至短短幾個月,就再也不碰任何樂器了,這是非常常見的情況。而如果先在音樂班“暖身”2年左右,再進行較難樂器的學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在音樂班中,孩子逐漸熟悉了音樂的面貌,對較難的樂器才不會有排斥感。學習樂器的“蜜月期”可拉長。就如同結婚有蜜月期一樣,樂器的學習也有蜜月期,時間有長有短。如果貿然直接進入樂器的學習,未經過音樂團體課的“學前暖身”,則“厭倦期”很快就會來到;而上過音樂團體課的孩子,因為對音樂已經建立了一個綜合的基本概念,因此基礎又穩又廣,比較容易領略音樂的趣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