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B086EFCFBB046EA86030C91135120D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西班牙華商多次遭受冒充各類政府檢查人員的騙子的欺詐。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華人海外創業所面臨的艱辛處境。

創業路上備嘗辛酸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9日報導,許多華人都心懷創業夢想,然而創業之路往往是看上去美好實際卻很不輕鬆。最棘手的問題是,在陌生的異國他鄉,事業和生活都要從頭開始。

王先生移民澳大利亞之後,選擇經營一家前景不錯的語言學校。然而,他一邊要努力熟悉政府規定,學習和處理經營上的事務,另一邊還要租房、買車、買保險等,適應全新的生活。焦頭爛額的創業過程讓他總感覺是在孤軍作戰,在心理上沒了安全感。 “真想回去。”王先生如此表達自己的感觸。

創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可是腰包鼓了、事業有成了,身體卻出問題了。

在西班牙開店的阿敏(化名),每天都要朝九晚九的辛勤工作,與丈夫和孩子分離的她只能獨自支撐。既要擔憂生意,又要擔憂身體,巨大的壓力使她夜裡經常失眠,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放下擔子好好休息一下,看似簡單的願望卻成了奢求。

有時,華人創業還要承擔政府政策以及不可預見的社會變化的風險。

近幾年,西班牙政府部門針對華商的頻繁檢查,讓華商苦不堪言。陳先生經營的律師樓的業務量就因此急劇下降,最終他無力支付經營和基本生活費用,只好無奈地回國。

十多年前的阿根廷,一場金融危機引發社會騷亂,500多家華人超市遭哄搶。對此,陳美娟仍記憶猶新,在那次事件中她一夜之間便傾家蕩產。

創業難折射融入困境

創業不易,異國創業更是難上加難。海外華人創業的艱辛很大程度上源自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困境。

華人創業不單單是要處理業務、進行管理,更需要熟悉全新的文化、社會、制度、人際關係等等,其中的艱辛不言自明。

同樣在澳大利亞創業的蘇先生,因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創業初期經歷了諸多不順。他原本善於捕捉商機,卻發現當地人的心思摸不透,在思維上的隔閡也無法用語言解決。在中國,朋友之間相互幫助很正常,而在這裡哪怕去同一個地方大家也要分擔油費,這種獨立讓他很吃驚。

華人難以理解當地人,當地人也往往難以理解華人。

在西班牙,華人創業者同樣因為不能融入而備受困擾。華人創業向來以勤勞著稱,這種美德卻因文化的差異引來誤解。西班牙人崇尚休閒,在周末或節假日往往選擇休息。而很多華人通常會繼續營業。這招致西班牙人和當地的商會組織對華人的譴責,批評華人不守商業規則、不守法規、不公平競爭。

這種思維與價值觀上的差距,這種融入的困境,給華人帶來的不僅是商業機遇的損失,也會引來當地人的歧視甚至敵視,影響到創業的大環境。

“通情達理”破解創業難

華人如何讓創業過程少一些艱難,多一點從容?

在被譽為矽谷最成功的5位華人企業家之一的鄧鋒看來,在美國“沒有資本,沒有資源”的華人創業,“只能靠自己的聰明才幹”。但是,創業顯然不能僅僅依賴埋頭苦幹。

對此,陳鐵龍、汪晶晶夫婦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在德國成功創辦進出口貿易公司,回首十幾年來的創業之路,他們認為華人創業應當要過“語言關、政府關、業務關、質量關”四大關。

具體而言就是,華人應當盡可能熟練地掌握住在國的語言,同時要和當地政府建立良好關係,遵紀守法,對經營的行業與商品瞭如指掌,並在競爭中以質取勝。

其實,“四大關”無非就是兩個層面。用王安電腦創辦人王安的話說就是“通情達理”。他在總結成功創業經驗的時候表示:“與其說在於天賦,不如說是通情達理。所謂通情,就是通曉美國國情和世界計算機行業的行情,達理則是明察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

“通情”在於融入,“達理”則在於行業知識與眼光。

創業的路上免不了含辛茹苦,但正如《在路上》這首歌曲所唱:“路上的心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創業路不好走,那些艱辛都將化為實現創業夢想的基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