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西蒙•庫柏

英國人的工作會議通常以決策為目標。沒有人會在會上詳細解釋化妝品市場基本原理之類的東西。

如果人們真的這樣做了,他們是在開玩笑。(英國人61%的工作對話花在了開玩笑上。)但一本新出版的法英商務關系指南認為,法國人的會議截然不同。

在法國,“會議是一場辯論……極端情況下,法國的一場天馬行空的會議可能被英國人視為‘思想的狂歡’”。

這本引人入勝的雙語指南《希望之光:對法英商務的務實思考》(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Prac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French and British in Business)由法國駐英商會出版,書中充滿對兩國行為準則的敏銳見解。我的唯一疑問是:這能起大作用嗎?在巴黎居住11年後,我認為法英之間理解困難的主要原因不是行為準則的沖突,而是語言的不同。

商會的指南是長期以來諸多類似文獻的最新一部。

例如1944年,英國外交部(Foreign Office)出版了小冊子《在法英國軍人指南》(Instructions for British Servicemen in France)。60年後,此書再版,但只在特定的人群中備受推崇。書中不乏有用的建議,例如:“對於根據蒙馬特高地(《玫瑰色人生》和《紅磨坊》等電影的取材背景——譯者註)和裸體歌舞表演形成的對法國女人的看法,不如將其拋諸腦後。”

相比之下,商會的指南則以工作生活為主題。

從一條條羅列的語句中,一個奇像已故法國喜劇演員路易•德菲內斯(Louis de Funes)的法國老闆形象躍然紙上:聒噪、易激動、愛發脾氣、自己經常遲到。以下節選了指南中對法國商務習慣的一些觀察:

- “提高語調或發脾氣會被視為領導地位的體現”

- 法國人“發表不同意見,有時只是為了討論的需要,或是考驗對方的信念”

- 法國人“在劍拔弩張的時刻會更多地運用肢體語言”

- 績效評估“一開始是‘單向’的過程,爾後演變成情緒激動的對話”

- “批評可能淪為人身攻擊式的言論”

此外還有其他差異。英國雇主雇傭你,可能是看中你的經驗,或是因為你曾是學校的板球隊隊長。在法國,教育修養才是最重要的。聰明的頭腦高於一切。因此指南中寫道,在會議中法國人可能“會因為運用才智和邏輯清晰的論述而被認為傲慢”。更糟的是,英國人請註意:法國商務人士“可能會將幽默視為態度不嚴肅”。

與此同時,法國人像地球上所有其他人一樣,弄不懂英國人一些難以理解的話,如“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你的看法。”(外國人請註意,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你瘋了!”)我認識一位在英國公司工作的荷蘭人,正如他抱怨的那樣,在一個人人說話拐彎抹角的地方工作著實令人厭倦。

商會指南的作者是“一群直率、不學究氣的法英男女商務人士”,他們深諳兩國國情。他們對法英行為準則的解釋準確得當。但瞭解別國準則的用處並不大。如果你是英國人,那麽與你對話的法國人不會指望你表現出法國人的舉止。她知道你是不同的,甚至喜歡你的不同。例如,她可能會誇張地表示出對“英式公平競賽”的贊賞。她可能知道,英國高管只有喝醉時才會表露情緒。人們往往尊重彼此國家的行為準則——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

法英交流的更大問題是語言。如今,50歲以下的法國商務人士大多會說“全球語”(Globish):枯燥、無習語、詞匯貧乏的簡化版英語。指望他們更上一層樓是不現實的。假如英國人在1995年前後發現英語再也無法滿足國際交流的需要,他們也將難以迅速適應。

“全球語”只能讓法國人應付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但還不足以用於建立關系。法國人通過午餐建立工作關系,英國人通過晚上喝啤酒建立工作關系,但原則是一樣的:在兩種場合下,都可以建立信任,以一種輕松的方式交換信息。而這種非正式交流,只能在流利說得同一門語言的人之間進行。

我在會議中親歷過這一現象。白天,大家在會上查閱電子郵件。然後,法國人與法國人共進晚餐,這樣他們便能說法語。英國人和美國人一起用餐(往往是在抱怨法國人)。晚上11點,美國人上床睡覺,英國人去酒吧建立進一步的信任。

這些交流頗有好處。蘇黎世的經濟學家彼得•H•埃格爾(Peter H. Egger)和安德烈婭•拉斯曼(Andrea Lassman)近期分析了81篇有關語言和國際貿易的學術論文。他們發現,同說一門語言平均能“直接將貿易流動提高44%”。而法國人和英國人恰恰交流不暢。

說到這里,照例應當敦促英國學校重新開始教授法語。但這恐怕沒有幫助。在與法國人打交道時,只有接近母語水平的法語才能夠帶來優勢。一般水平的法語毫無用處可言。如果你的法語水平平庸,倒不妨說英語,逼迫法國人遷就你。假如他發了脾氣,那就溫柔地笑笑,說:“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你的看法。”

譯者/徐天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