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034702    71719908_a22d79a481

王大師寫到這篇很有趣http://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23142097

裡面提到  美國學者肯恩韋伯(Ken Wilber)對反越戰遊行的反思。美國在1960年間,年輕的一代因為欲拒絕參加越戰,舉行一次又一次反戰的示威遊行,訴求皆以和平、正義、博愛為口號,反對美國介入越南的內戰,但許多示威現場因抗議過度激烈,而導致諸多流血事件,最有名的莫過於Kent State University的鎮壓,4位大學生因為警察的開槍而亡。

社會學家在多年後進行一項調查,訪問當年主張人道的「反戰份子」,詢問當年示威遊行的真正動機,居然發現眾多所謂的「人道主義」者,只不過是因為不想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打仗,並樂於混亂中製造更多的混亂,享受失序的快感。而當訪問者詢問自己對戰爭的看法時,很多參與者竟認為如果自己可不入戰場,會趨於希望美軍可獲勝,成功的用戰爭暴力壓制北越勢力,重建美國於亞洲的霸權。當時示威所喊的人道與博愛,僅為迴避戰爭危險及參與混亂的合理化口號而以。

人心很複雜,他有在受餓時將自己麵包施捨給窮人的善念,亦有放火燒大樓,然後再躲入人群中指導別人喊救火的惡行,而後者常常是在群眾運動中彰顯出來。

 

 

我其實不確定這是否只有在群眾運動才會彰顯出來   還是一般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人類本身的矛盾   這讓我想到法國官僚的作為     當然官僚就是官僚 你能期待甚麼   我是聯想到全世界官僚不都一樣   連上述都寫出一般人也都是一樣    常常為了自己的私慾 而用冠冕堂皇作為藉口   在華人社會 常常長者用  我是為你好 來做為教訓 或指導晚輩的藉口   在西方呢 則是用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 例如美國崇尚自由民主 就到處用這些作為藉口暗的搶奪他人資源   這次埃及政權背地就是美國扶持 到現在很多埃及民眾還是相當不滿 到處有零星衝突  更別說可憐的阿富汗 巴勒斯坦等   台灣呢 不也很明顯 大家尤其是年輕人經過阿扁的欺騙 沒人相信官僚了   但想想 官僚能代表國民嗎 目前馬英九被人罵得要死    沒人想要他來代表一般的台灣人吧    換句話說    這次hollande我想目前一般法國人也不想他來代表法國民眾吧    看到新聞  他的支持率跌跌落

另一方面來說 從政的人本身會和平民百姓不一樣 並不是他們的資質還是與生俱來的個性 而是從政的環境 他所帶來的權力關係 是否會改變一個人原有的理想 想想 甄環剛開始不也是想當本來的自己 但 最後證明不行  連自己都保護不了 更何況自己的孩子與朋友 不是嘛     有時候我想 一般人批評官僚似乎很容易 但 沒處在那種環境 你也很難了解 不是嘛 

再者   我又不禁想 有些人會不會他們本身來法國前是否對法國有很高的期待   期待來到所謂的先進國家 結果產生很大的落差 其實 在台灣常常有崇洋的現象 認為西方的價值 西方的制度 會有與事實出入的期待 而這些可能需要到當地深入生活並觀察才能知曉  而這會產生兩個極端     一個寧願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另一個就會做出毫不留情的批判   其中夾帶大量的失望   像龍應台 在瑞士德國生活過後發現德國的官僚混混也很多

法國這裡是以 自由平等博愛 作為共和國精神   自由平等 我就不詳述 這應是大部分國家共同追逐的精神   但博愛 我是覺得大面向來說    法國醫療目前還是願意救助許多外國人   我看到一些例子連德國都不願意收留東歐的病人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法國就醫    因為在他們國家內醫療昂貴   而法國很多公立醫院 你可以看到牠們經費不足 用具老舊 連建築物都很老舊 鄉下醫療資源不足 但目前他們還秉持著博愛精神願意接濟東歐病人 甚至安置他們在法國的住處 與 小孩上學  更不用說大批非洲等其他國家的難民   在法國 還是有人發起愛心救助 甚至為了怕歐洲的饑荒囤積大量的罐頭食物    每每到冬天 新聞每次都要播報街頭的義工到處尋找流浪漢安排住處   在聖誕節中大部分人休假時 新聞還要撥個 有哪些型態的人要工作 來維持一班人的正常生活 這次hollande左派政府雖說就經濟未有起色 但內政部長等 願意給無證者居留證 讓其能合法居留 當然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管理   另外 也努力改善警察機關接待外國人   當然 我不是說左派都是好人 而是以國家的施政方針來看    我支持左派的同性戀婚姻 減少核電    善待外國人   讓勞資雙方達成協議 安樂死法案的推動  強調政教分離  等等   不過 他的政見之一要課富人75趴的稅 後來竟在法官解釋下是違憲 我有點懷疑左派是否已知這法案肯定不會過   只是拿來騙選票  

不過 這種情形能維持多久   拿一個人來比喻 若是家境甚好當然有辦法幫助外人 但當家道中落 經濟情況大不如前 連自己的妻兒溫飽都有問題 還能用以前的慷慨來施捨外人嗎   目前法國的信念應是受到挑戰    尤其是越來越多的法國人情況不好 就會越不喜歡外國人   

目前我個人感覺是    歐美國家政客善於包裝 不管用甚麼自由民主 還是甚麼博愛   反觀台灣的政客    就很直接很民粹     

 

 

 

 

這篇文章跟我感覺一樣

 

 

 日前,上台十個月,民意分直線下跌至31%的法國總統奧朗德,上電視向失去信心的民眾“解釋”其“確實存在”的執政“路線圖”。結果還是不如人意。看來,他限於對其已經祭出的“寶劍”——諸如刺激就業、刺激競爭力、增稅、多向富人徵稅等等措施,做進一步解釋,想說服大眾這些措施“相當不錯” ,只是需要時間來“見效”,已經難以服眾。

其實,問題不止出在“反對黨”的攻擊上。第二天66%民眾“不相信奧朗德方略能奏效”的調查,就說明當今很多他自己的選民——左翼民眾也對他表示了“失望”。民眾之所以不買賬,並非認為奧朗德採取的措施不對,也並非認為他的前任回來問題就會解決。

平心而論,奧朗德採取的改革措施,社會公正色彩更濃(比如向巨富徵75%的稅,比如減少中產階層的家庭補助彌補赤字);希望緩解勞資矛盾、協調社會共識的訴求更明顯(比如堅持先勞資談判達共識再推議會法案的“刺激競爭力措施”);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但問題在於,這些措施,相對於一個不斷放大、不斷深化的整體經濟危機與社會危機而言,難免讓人產生杯水車薪,“蒼蠅拍打老虎”感覺。這正是民眾不買賬的關鍵點。

不管什麼黨派的總統在今天執政,都無疑趕上了歷史“最壞”的時候,都必須有“力挽狂瀾”之勇氣,與“刮骨療毒”的準備。

也許是奧朗德這次聽到了民眾的呼聲,明白“治重病須下猛藥”的道理,才祭出了“強力精簡機構與簡化行政手續”的大旗。今天,法國頭條新聞均聚焦這一新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堪稱是一項“觸及靈魂”的改革。

眾所周知:法國行政機構重疊,行政審批與運作手續繁雜,已成嚴重浪費與掣肘生產力發展的痼疾。華人企業​​對此感同身受。一個房屋裝修項目的審批,要蓋10多個公章,且這十多個單位往往發出矛盾信息。各種“內耗”可見一斑。法國新生代精英階層因法國行政審批手續過於繁雜,而去國他鄉創業者越來越多,令人扼腕。上述兩個例子,雖為法國行政浩繁體系之滄海一粟,但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已經到了遏制生產力發展與影響國家前途的程度。

法國公共開支佔GDP比重接近60%,就足以說明法國的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而法國行政效率反而低下,就說明錢浪費在什麼地方。所以,通過機構與政府、地方行政改革,節省公共開支,提高生產效率,勢在必行,也是當前法國抗危機的關鍵舉措。

長久以來,左右政府“你方唱罷我登場”,對這個領域的改革都明知其重要性,而不敢實質性觸碰。就是因為這是一塊“硬骨頭”,是牽扯500萬公務員切身利益的“得罪人”的改革。

為其如此,奧朗德今天拿這個問題開刀,可以說頗具政治眼光,切中時弊。但更關鍵的任務,是接下來的執行階段。能否大刀闊斧,能否面對人民重托,在強力反彈面前不退縮,真正拿到“改革紅利”,才是對奧朗德以及本屆政府政治勇氣與智慧的考驗。

在法國,改什麼,大家都知道;但能否成功,誰都沒有數。這是因為,法國各個群體既得利益難以觸碰;法國的“街頭統治”往往使必須的改革胎死腹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奧朗德能否通過“政改”破冰,形成法國從衰落走向新生的“拐點”,我們寄予期望,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